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同伴关系调查(3)

时间:2019-06-22 18:46来源:毕业论文
我国心理学者陈世平(2000)把欺负行为定义儿童之间以强凌弱的故意伤害行为,它是为学校儿童之间滥用自身优势而对相对劣势者的故意伤害行为。 根据


我国心理学者陈世平(2000)把欺负行为定义儿童之间以强凌弱的故意伤害行为,它是为学校儿童之间滥用自身优势而对相对劣势者的故意伤害行为。
根据欺负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欺负可以划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两种类型。直接欺负又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如打、踢、抓、咬、推操以及勒索、抢夺、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和直接言语欺负(如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间接欺负则是欺负者借助于第三方实施的欺负行为,主要包括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和社会排斥等。间接欺负通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它同样会给受欺负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持久的心理伤害。
国内的研究者大都倾向于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对欺负的划分。张文新教授根据欺负发生的方式,把欺负划分为身体欺负、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
我国中小学师生所认为的欺负行为涉及5个方面:身体暴力形式、社会排斥形式、威胁形式、破坏形式和言语形式。其中身体暴力形式欺负主要是指对受害者身体上的伤害,如踢、打等;社会排斥型欺负虽然没有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却以间接的方式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如不让受害者参加群体的活动或游戏、孤立或不理睬受害者等;威胁型欺负主要是指以言语或其他方式(动作、表情等)造成受害者的心理压力或伤害;破坏型主要针对受害者的物品上的侵害,如撕毁受害者的书本,故意损坏受害者的物品等;言语型欺负包含了言语上的直接和间接的伤害,如辱骂、嘲弄、散布谣言起外号等。马晓丽(2001)认为除了以上涉及的5个方面外,还包括敲诈勒索型的欺负行为,主要是指中小学生之间的勒索钱财、抢夺物品及收取保护费等现象。
除此,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以Smith为首的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新的欺负行为一网络欺负。Smith等(2008)认为,网络欺负行为是指,某个个体或多个个体有目的利用电子通讯手段重复多次地对另一个不容易保护自己的个体施加的攻击行为。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本质基本一致,但由于其主要通过网页、手机短信以及图片和影像剪辑等电子媒介进行,所以二者的表现形式有很大差异,而且所造成的影响也有区别。
(二)欺负行为的测定方法
怎样对儿童欺负行为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定不是该领域研究中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研究欺负行为的前提。由于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准确测定儿童的欺负行为并不容易,近二十年来,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在努力寻求儿童欺负问题的有效测量方法,并相继编制出若干测量与评定欺负行为的工具。目前关于欺负行为的研究研究者们较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三种:
(1)问卷调查法。目前使用的有“学校生活量表”(Arora,1987)和Olweus自我报告的欺负问卷 (Bully victim Questionaire,1982,1987), Olweus儿童欺负问卷有小学版和初中版两个版木。小学版适用于小学生2年级到4年级的学生;初中版适用于小学5、6年级学生和初中生。问卷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匿名填写问卷的形式施测。问卷问题包括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还有就是有关欺负行为的情况,主要用来测查儿童欺负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普遍性)、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性别、与年龄的关系、欺负行为发生的方式、地点、稳定性、儿童对欺负的态度和反应、他们对受欺负者的情感、他们向谁诉说等等这类问题的一种工具。olweus编制的儿童欺负问卷被公认为是较好的测量工具。国内外近来关于儿童欺负问题的调查研究多是利用这一工具完成的,但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它无法回避社会期望效应。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同伴关系调查(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50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