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李万兵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仅由父母中一方、其他看护人或儿童自己照顾自己的16岁以下的儿童。[2]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适应环境,情绪正常,善待他人,人格和谐。大概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心理行为符合当时的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都应该具备有和自己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2.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人最主要的标准,是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等的综合。
3.情绪稳定。尽管有苦恼、悲伤、失败挫折等不好情绪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个性协调。能够对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5.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与他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论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商丘市睢阳区L中心学校一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月的追踪观察研究,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现状。
笔者研究的这个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比较贫困的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是很好,所以大家都选择出去打工来提高生活水平,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案例】学生情况
姓名:随晨鸣
年龄:11岁
目前就读于商丘市睢阳区L中心学校五年级
【案例】随晨鸣是一个男孩,刚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不爱讲话,不合群,很少与其他孩子们玩,从来不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对老师的问话也不回答,平时穿着也不是很整洁卫生,有时候还会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后来据了解,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白天在外干活,奶奶是聋哑人,每天在家也无人交流,导致了孤僻的性格,甚至连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都不会,于是我都开始关注他,计划着如何改变他的心态,但更多的是过多的给他关爱的同时,要教会他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自理和自立。
案例中指出:留守儿童在家里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监护人又给不了孩子所缺失的爱,当孩子遇到情况时又无人交流,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性格,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父母应该经常来家看孩子或者要经常打电话,多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老师也要在学习上多鼓励支持,在他成功和进步时候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进而有勇气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案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