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巧用多元评价,慎用横向比较 11
2. 具化语言评价,激发幼儿成长 12
五、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一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研究概述
(一)历史已有研究概况
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和西方教育史上都有踪迹可寻。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因材施教的基础是“知人”,即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只有对每个学生做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实施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曾指出:两个人不是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一个人适宜于此种职业而另一个人适合于另外的职业. 这表明个体差异早已为当时的教育家们所重视。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普遍为教师所接受,教师开始将目光转向如何去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现代研究探索之路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其实有一百》一诗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幼儿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不恰当的教育会影响到幼儿的个体发展,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在幼儿园里,教师也许给予了幼儿足够的关注,但从效果上来看可能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幼儿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多方面。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反驳了传统智力理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有多种能力,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们因外在条件的限制趋向于统一管理学生和实施集体教学,同时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加重教育的负担。其实不然,个体差异不是差距,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若能找准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即三百751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对于社会来说,除了追求人才质量外,人才的多样化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在幼儿园里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和逻辑思文比较清楚的幼儿易受教师的喜爱,这说明教师仍侧重于对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应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平等。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要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实施措施。因材施教是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但当实施起来我们发现,针对个别教育提出的因材施教显得过于空洞和理想,无法适应集体教学组织形式,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它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专业幼教”声明中提出的。 它认为,幼儿教学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有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等。 在集体教学中,很难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各尽所长,资源利用模式提出教师多开展区角活动。幼儿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外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即补偿模式。治疗模式是指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补偿。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由克隆巴赫提出,各种教学方式都互有长短,没有任何一种教学可以适合所有幼儿。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要求对幼儿先评价后教学,即先了解、鉴定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与特殊需要,然后为其提供适当而且必需的教学。幼儿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幼儿接受相同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没有一种模子可以适合所有幼儿。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度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4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