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对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要晚很多,而且对这方面的认知少得可怜。随着教师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地位逐渐提高,对教师知识管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也随之逐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是1998年刘毓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的“知识管理”探微》一文,初步提出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让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这一领域。然而直到2003年,程德蓉才发表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一文,才正式掀开了内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这个过程历时之久。随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舞台,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涌现,一时间群芳怒放。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大体来看,研究范围较窄主要弊端是局限于理论的倡导和观念的引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兴起了这一研究时潮,也开始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进行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江西师范大学的沈俊慧发表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研究》、湖南大学肖海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探索》、还有西北工业大学刘攀等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等。就目前国内而言,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只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附带研究,不仅成果少,而且未形成单独的研究领域甚至研究还仅仅是较低层次的理论研究。
2 个人知识管理
2.1 个人知识管理概述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重视个人知识的涵养,不断地收集、积累、整理知识。“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终身学习的想法成为大众的共识。因此,对于个人知识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说的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实质上就是国内学者孔德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解,包含三层含义[1]:第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第三,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的知识。良好的PKM不仅可以通过知识的积累、整合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知识竞争力。所以说PKM是一个处理知识信息管理的可靠工具。人们可以通过使用PKM,在短时间内高速有效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进而有效地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表达交流,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以及自身处理知识的能力。
Dorsey教授不仅指出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知识的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显示和重新获取等。他还指出了知识管理的七项管理技巧和方法,包括信息检索和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展示、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