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目标
孔子的教育,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服务的,子夏曰:“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道出了孔子的教育目标和宗旨。通过教育教育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士和君子,培养仁政德治的人才。孔子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样的士和君子,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士、君子的从政(仕),而影响和掌握国家的命运,实现仁政、德治,达到小康境界。[4]孔子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读书做官,这成为中国人的读书的一个重要导向,但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很多人死读书,结果依然一无所获。
而思想政治课的两个主要任务就是德育和智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两者目标有相通之处,但也不完全相同,做官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目的。
2.教育内容
孔子的教育内容是服从于教育目标的,培养实行仁政德治的人才。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论语·雍也》)因此,孔子既重视道德教育,有重视知识教育。又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很显然这四教就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孔子还特别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地位。
但是孔子的教育内容不重视生产知识,反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把教育建立在轻视生产和劳动之上。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不重视生产知识。这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造成了大量迂腐的读书之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思想政治课的人主要任务就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因此孔子的德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德育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挥高尚品德的真正作用。
3.教育方法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到至今都很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有教无类、知行统一、不愤不启、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教学相长等。但是,必须对这些方法做全面的分析。比如,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对学生的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了解以后再进行教育。但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有英才教育的特点。孔子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仁义之心的士和君子治理国家,势必会重视德行高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所以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孔子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使之适合当今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为人类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用辩证的观点,批判的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启示
(一)对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启示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君子,并通过这些贤士为政,掌握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实现仁政,使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这里的做官并不是权力的追求,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定和谐。现代我国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这方面思想政治应该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对祖国有用人才。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