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朗读教学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年龄比较小、认知水平比较低,又刚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朗读中,他们会时而“加字漏字”、“拖腔拖调”、“一字一顿”、“时快时慢”。这些现象是小学生朗读中显而易见的。这时,教师及时的教学指导对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必需的。
在小学朗读教学方法中,指读的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指读顾名思义是让小学生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然后一边指字一边朗读课文。这种指读的方法的适合范围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但是,一些问题在教师传授指读的方法后也暴露出来。有些小学生的手指总是点在字的旁边,这不仅造成小学生识字、认字的误差,而且时常影响小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速。因此,在传授正确的指读的方法时,教师需要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手势,观察他们小手点的位置,细看他们眼睛是不是跟着小手在转动。教师还可以编写一个顺口溜:左手压书,右手指字,眼睛看书,嘴巴读书。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避免只读不看、不记的朗读现象。以上朗读教学指导,有利于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习惯养成后,小学生在朗读时速度会加快,识字能力也能逐步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小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认清字词,牢固掌握生字音、形、义三部分的特点。反复朗读有助于增强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小学生朗读正确性的方法之一。这时,教师再对部分重点语句进行加强指导,就能使小学生做到读得有感情。譬如,在沪教版语文二年级课文《拾贝壳》的第一小节中,它是这样写的:退潮了!退潮了!我们一大群孩子笑着,喊着,跑着,跳着,来到海边。教师应指导小学生理解 “退潮了!退潮了!”的反复的作用,指导小学生读出孩子的快乐和兴奋之情。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自觉朗读的好习惯,有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 2 朗读教学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所有学生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包括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的特点,所以他们对事物了解甚少,也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阅读教学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编者选取了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譬如,在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迷人的秋色》、《黄山奇石》、《荷花》和《石榴》等等。在对这样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小学生自我感知课文中描绘的事物,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自然的感情和人文之美。然后,再通过声情并茂的师生朗读,与舒缓、优美的音乐配合起来,以声音传递语言文字的优美,让画面再现眼前,使小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深刻感受到课文中事物的形态。对于《石榴》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个石榴,让小学生先观察石榴的形状、颜色等特点,然后再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中对石榴和石榴花的描写,圈划重点词句,从语言中细细品石榴的清爽可口。通过这样的朗读教学,小学生一定对石榴有深刻的印象,在读中品尝石榴的美之处。朗读教学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意识、理解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论新基础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