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初中作文中生活体验的缺乏及其对策(2)

时间:2020-10-21 16:58来源:毕业论文
其次,套、凑、编写作方法。 学生为了应对考场作文用套、凑、编等方法来写作文,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悟,呈现出假大空的状态。套,是指

其次,“套”、“凑”、“编”写作方法。

学生为了应对考场作文用“套”、“凑”、“编”等方法来写作文,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悟,呈现出“假大空”的状态。“套”,是指考前背诵大量类似题材的范文,考试时重新“排列组合”,掐头去尾,移花接木;“凑”,是指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来凑字数,提高作文的“深度”;“编”,指为了需要不惜去编一些诸如“家破人亡”“四肢残疾”的情节赚取阅卷者的同情和分数[2](p36。这些“巧技”据说屡试不爽,大大提升了一些考生的作文分数,效尤者甚众。在给部分考生带来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作文中千人一面、功利化的倾向则越来越明显。学生失去了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作文去表达的灵性和能力,“假大空”充斥于作文之中。上述考场作文恶劣之风已经殃及学生的日常作文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轻视观察、感受和思考生活,作文中“为文造事”、“为文造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在作文中,有时无中生有,装腔作势地抒发一些莫须有的感情;有时把小感情说成大感情,把平常的感情升格为崇高的感情;有时抒情不看对象,为不知所云的空洞而赞美。这种情况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作文要有个性,有创新的要求格格不人,应该坚决予以摈弃。

二、初中生作文中缺乏生活体验的原因

首先,“走马观花”式的观察。

一方面,初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在学业重负和升学压力面前,学生个体内心体验遭到了严重的压抑﹔另一方面,如今网络、电视、物质享受和时尚潮流风起云涌,学生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不愿从外界获得丰富、细腻、深刻的体验。

其次,缺乏个性思考和独特的内心体验。

缺乏独特的内心体验才是学生在写作中的难题。不少学者认为有些教师和家长以为带学生去旅游就能解决作文“源泉”的问题,可是,学生游览祖国秀美河山之后仍然无可下笔。究其原因,他们在游玩过程中当然是高兴的,可是却没有在游历过程中进行独特的内心体验[3](p15)。在写作过程中就容易落入俗套,学生写的作文也千篇一律。缺乏独特的内心体验才是学生在写作中的难题。学生只有对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写作才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才会充满激情和创造。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会厚此薄彼。实际上,吴敬梓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学子更加丰富,史铁生的经历也未必比较其他知青更加曲折。是体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写作源头丰富与否。

三、相应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观察的方法包括观察的角度、观察的层次,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表及里,或由形及神,直到抓住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为止[4](p47)。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首先着眼由远及近写了荷塘之景,重点写荷塘之“形”。文章这样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其次,描写由表及里写出荷塘之“神”。从荷塘到叶子再到白花依次描写,每一处景色用拟人或排比的手法加以润色。将叶子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最后,从荷塘的视觉之美到嗅觉之香再到听觉之悦,将荷塘的本质之美描绘的惟妙惟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对荷塘的描写可以看出在观察所写之物时的观察方法,用多角度去观察生活。 初中作文中生活体验的缺乏及其对策(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32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