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心理状况产生的主观因素在于,大学生处于个性与观念逐渐成熟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强烈,对于周围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愿受到思想和行动上的拘束,但大学生认知能力仍有欠缺,易出现片面性。初步迈入社会的好奇心与日渐形成的个性品格,使大学生一方面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另一方面,当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与别人存在差异时,往往就会与家长、老师、同龄人站在对立面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强烈波动,不能主动、有效地沟通,这样就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而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往往存在误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中难免受到不好的影响;学校的一些课程不合理或者课程本身滞后,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就会减弱,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使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事物更新的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的接受速度,新兴的事物、观念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易被这些事物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大学生将偏离正确的方向,逆反心理的产生将不可避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它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为培养爱国主义人才做出贡献。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必须接受的公共课程,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贯彻渗透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外,网络媒体和书籍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媒介。社会各方面也积极宣传党的政治思想,使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得到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社会环境更加开放的趋势,不断涌入的西方思想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响。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不足,部分高校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重形式而轻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不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还做不到在各方面齐抓共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因自身固有的认知结构与教育者所传递的认知信息相矛盾,进而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独立情绪和态度反应。”[2]这在心理学中是普遍的现象,但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思想教育的客观效果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有着不容忽略的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逆反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逆反心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是错综复杂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半是“假、大、空”,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许多学生心不在焉,对各种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学习存在着厌倦和反感,对学校提倡和鼓励的教育内容不以为然,甚至全盘否定。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现状的反思(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