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实践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思考及阅读习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并且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所以,教学实践中的老既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也要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教学实践过程内,老师要结合现实与理论来解读教材,对其中的有关知识、观点加以整合,以便学生可以更有效的领会教学内容,且让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对生活实际问题处理,让知识从书本中走向现实生活,以此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实现本质性的人才培养,而不是教出一个个书呆子。
2.3 高效课堂
课堂效率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对他人语言文字及作品发现美、欣赏美的鉴赏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3 误区
3.1 偏离教材
问题设计偏离教材的教学目标,难以突出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层次的简单问答,以至学生不喜欢学习,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作为学生学习推动者的老师必需随时牢记自己的目标:推动学生发展,传授间接经验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工作,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础,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天职的重要依据,属于学生文化修养提升、智力发展、知识获取的基本渠道。乌申斯基曾经表示,毫无根据而又空洞的理论百无一用。思想与事实必需紧密相连,理论必需联系实际,因此,没有根据而又空洞的问题同样不具备实际功能,换言之,教学实际是设计问题的基础,鉴于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进一步掌握,所以,教材是设计教学问题的主要根据,不能随心所欲。
3.2 缺乏层次
缺乏层次,跨度较大,出现过难造成娱而无教,过易造成课堂气氛低下等情况,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中必须关注知识的内在逻辑,拾级而上,达到知识梯度的有效衔接,师生互动时,老师运用支持、协助方式对学生由书本知识、既有知识方面汲取新经验、新知识进行引导,学会把给学生架舞台,让他们可以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关注知识的起点与跨度,精心设计问题,明确要求,使学生不再一节课下来,一无所知,促使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所学内容并促进知识的良好应用。
3.3 忽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班级学情的错误认知。导致问题设计的不合理,很多学生出于被动状态,碌碌无为,影响课堂的有效展开。分析儿童的早期认知表明,婴儿时期的孩子也已具备了令人难以想像的经验、知识。教学必需要有目的,以既定的教学目标规范教与学之间可以有效完成对知识传递,课堂一旦失去学生参与,如果学生只会机械的随着老师读、写、念、翻动书本,机械地张合着嘴巴,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根本难以实现,所以,在此前提下,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学业把握更重要,随时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接纳学生发自内心的教学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去领悟,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正确把握知识,达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思想理念水平。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请出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的有效推动力,有了兴趣作伴,学习语文的热情才会高涨,这是传统的告诉性教学难以做到的;只有师生间的相互配合,共同针对问题展开探索与发现,及时交流和彼此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恰当的调整与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