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

时间:2017-05-13 21:59来源:毕业论文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在做出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完成某一行为活动的水平所具有的主观感受,这是人类动机过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在做出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完成某一行为活动的水平所具有的主观感受,这是人类动机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认知中介因素,对动机过程起到自我调控作用,是用以解释人类复杂动机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创新自我效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的具体运用。创新自我效能感,有时也被翻译为创新效能感或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是指综合各种信息,基于对自身某种创新行为能力的判断和评估,所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6]。影响创新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级、专业),创新行为、组织氛围等因素,创造性思文、创新行为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因素(创新动机、创新需要、成就动机、归因方式以及情感、意志、自信心、独立性)等。目前的文献资料中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多,而在特定领域中的研究较少,在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方面研究的就更加少。对于大学生创新这一特定的较为复杂任务的领域来说,创新自我效能感理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此外,由于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应用还较少,而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创新型社会,核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自我效能感,势必会对个体创新活动本身甚至工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内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发展。[7]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对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创新自我效能的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课题拟对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从性别、年级、专业三个方面进行差异研究和相关研究,得出有效的结论,对这一领域提供一些实证性的理论补充,也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创新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

1研究程序
1.1研究被试
从周口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65名被试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16份,回收率为81.51%。其中大一42人,大二29人,大三83人,大四62人。男生98人,女生118人。文科生110人,理科生106人。
1.2测量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奥斯陆大学T.Gjesme和R.Nygard于1970年编制,由叶仁敏和Hagtvet.K.A于1988年修订而成。量表共30道题,分为两部分,每部分15道题,分别测试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这两个文度。量表采用4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记1分,有些不符合记2分,基本符合记3分,非常符合记4分,得分越高,表明这类动机越强。同时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得到合成动机的得分(Ma=Ms-Maf)。被试根据题目内容回答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问题的评判按照赞同程度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四个档次进行唯一选择。本研究对该量表的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信度系数)作为指标,其中追求成功动机因子的信度系数为0.788,避免失败因子的信度系数为0.87,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16,说明该量表符合测量学的要求。此外,由于该量表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和证明,在此不再对其进行效度分析。[8]
2007年阳莉华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基本理论,参照吉尔福特与霍夫纳创造性基本成分,根据大学生创新活动实际情况,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构成量表的4个因子分别是:敏感性因子、灵活性因子、独创性因子和流畅性因子。量表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RMSEA=0.061、NNFI= 0.86、CFI= 0.88,基本符合好模型的标准。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89,重测信度为0.865。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表示该量表是一个比较可靠、稳定的测量工具。此外,从研究价值来说,该量表可以作为评定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各种影响因素的工具。[9]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9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