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所以在导入的时候要注重“引”,要把导入看作是“敲门砖”,而有些教师由于在导入环节处理不当或过分自我陶醉,旁征博引,夸夸其谈,极尽渲染之势,使得导入这块“砖”越来越大,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因小失大。
3.偏离主题,适得其反
教师应把导入看作是“打靶”,在引出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正中靶心”,确定整堂课将要行进的方向[4]。而如果教师对于全文主题没有一个精准的把握抑或是对于导入的设计没有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偏离了“靶心”,往往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教师在导入鲁迅的《风筝》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便带了一个风筝去上课,这样一个“玩具”的出现的确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争相观看、摩挲甚至有的同学提议不如这节课一起去放风筝如何如何,这样一个课前的“轰动”所激发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勾起了他们的玩心。而通读《风筝》一课我们也能发现其主题与风筝毫无关系,而是体现了作者对于弟弟的内疚。这样的导入,不仅偏离主题,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处,可以说适得其反。
三、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探究
(一)导入所应遵循的原则
1.关注学情,以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将它作为第一准则,一旦离开了学情,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教师平时应做好自己的功课,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喜学生之所喜,乐学生之所乐,只有做好这样的功课,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学情的教学构想。例如,在导入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时,可以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文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兴趣的心理特点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的“客”,比如横扫网络的电脑杀手“黑客”,DV走天下的“拍克”,动画达人“闪客”或者是平时我们常常能够接触到的“博客”等等。然而有这样一种客,他盛行在网络通讯都不发达的时代,然而作用却非同小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以下这样一种客——信客。这样的导入,关注到学生常常接触的网络,通过罗列各种“客”活跃学生的思文,紧扣八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依学情而设计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