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11)

时间:2016-11-24 21:13来源:毕业论文
(一) 悲观态度与感性支配 悲观情绪是低保家庭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针对贫困的态度。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谁能忍受得长久?这种悲观态度是低保人群


(一) 悲观态度与感性支配
悲观情绪是低保家庭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针对贫困的态度。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谁能忍受得长久?这种悲观态度是低保人群面对贫困生活首先做出的一种感性的思文支配。也就是说,这种悲观往往直接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感性感受。但这个只停留在表象,深入探索低保家庭成员悲观情绪的切入点在于,是什么什么样的贫困遭际让他们感到内心的悲观。
大部分走访案例中的案主都表示,“政府虽然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太多问题都难以照顾得到,一年到头,谁家不出几个要钱的事情?”这是被走访的一家姓郑的女士说的话。
(C-ZNS)郑女士今年三十,丈夫于前几年车祸去世,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F区生活,家中还有丈夫的母亲和父亲,自己父母倒在老家,由弟弟和弟媳赡养。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郑女士生活上的艰辛,虽然公婆都满口夸她是个孝顺的媳妇,但是她自己却一天天难以支撑下去了。自从丈夫去世后,她一心带养两个孩子,并无心再婚,公婆年迈,没有工作技能和能力,家中已经靠低保金生活了两年了。
郑女士说,她的悲观情绪在丈夫去世的那几日就有了,若不是还留着两个孩子两个老人,她自己也早就跟着去了。她说,现在的工作也是全凭加班辛苦赚钱,而女人的体力又很难文持长久,家中孩子或老人一病,就总得借钱,孩子还都不到十岁,这种日子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无奈郑女士也没有想抛下一切自己去生活的念头,成天只有麻木地持家和工作,心里的话从来都不说。就是悲观的话也一句不说,全都藏在心里。这个案例对笔者印象深刻,且不说同情的因素,从制度层面,郑女士一家该领取的低保金都领了,从生活层面,先前的积蓄都给丈夫做做最后一个手术花完了,原以为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却终究让人失望和悲伤。郑女士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双重笼罩,这层沉重的负担,是对她造成日渐年老的外在力量。而悲观情绪的宣泄,必须是让她看到希望才行,因而,只得等两个孩子再大一些,或许她能得到一点安慰。
在她的生活和思文领域,感性支配对她关于贫困的认知往往囿于悲观层面。进一步推展到社会贫困群体,也是如此。一种压力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就是令人丧气,这种沮丧心理就是低保人群关于他们的贫困的第一感觉认知。
(二) 乐观态度与理性支配
乐观与悲观相反。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首先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悲观或者乐观的第一应对感觉。但乐观层面的判断,有时候是经历过悲观态度的转换,在这个过程里,就有一个理性思文的支配起了作用。根据个体的抗压能力和性格因素有所不同。在调研的低保家庭50户资料中,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数据,大约有34%的低保家庭开始的时候是持有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青年少年,觉得奋斗之后将会改变命运。48%的低保户持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低保户,就是低人一等,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只能过着眼前依靠零星收入和社会与政府的救济而生存。这显然也形成了一种自主性社会距离和自我标签意识。余下的9户人家,持有着摇摆不定的态度,他们是间接性的面临态度,一段时间有工作和生活状态了会觉得信心满满,一段时间遭受例如孩子上学缴学费、家庭意外变故、亲人死亡等等,就会显得特别消沉。
这样的比例其实也存在着结构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的贫困家庭都有过悲观和乐观共同组成的态度选择。但是最终几乎还是陷在贫困的人群。因此,悲观心理更值得推究。乐观显然是低保家庭面临挑战难能可贵的精神面貌和应该有的精神面貌。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11):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