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8)

时间:2016-11-24 21:13来源:毕业论文
(一)压迫性行动经验 压迫性行为指的是因为受到外界阻力而不得不做出某些行动以及带来一些应变思想的行为。这里是说,低保家庭成员因为贫困的压


(一)压迫性行动经验
压迫性行为指的是因为受到外界阻力而不得不做出某些行动以及带来一些应变思想的行为。这里是说,低保家庭成员因为贫困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子女上学、病者医病、吸毒解压、厌世情怀和厌学解压等等行为。就是说,面对贫困挑战,贫困者不得不做出原有计划的修改或放弃。我们在这次走访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其中也有较为典型的压迫性行动经验的反射。
(C-ZM) 张某从下岗后,一直没有参加工作,这些年来只靠低保金和老婆的临时工文持家庭生计,没有单位为他缴纳四金,现在老母亲时常生病了都没有办法医治,日子过得更难了。小孩子早几年放弃了学业在外打拼,也忍受不了家里的困难,到现在已经几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他们甚至都有过行乞的经历。后来觉得丢脸就没去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张某因为失业带来家庭贫困,带来孩子的辍学和母亲的有病不能医治。但是这些方面都是显现的物质困惑的解答,他们的精神层面却是受到一种压迫的痛苦。因为在他们整个家庭成员的内心深处,这些行为都是不得不的妥协的一种面对方式。他们凭借经验得知,虽然无法过着物质充裕的生活,但是还能依靠一点社会救济文持生命本身。而且,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张某和其妻子、母亲还把一定的希望寄托在几年未回的孩子身上,期望有朝一日孩子风光回来,改变家庭境遇。他们的求乞行为只能归结为社会压迫和自我压迫的总和,但终于因为抵抗不了那种放下尊严的生活,而继续文持以前的模样。
压迫性行为通常有更多的无助性参和其中。低保家庭受贫困所迫,不能及时解决困扰就会显得无助。他们就会渐渐形成对某一种相对固定的生存模式特别依赖。这种压迫性行动渐渐成为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构造了贫困人群的直接行动表现。例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以为贫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他的经验就是只有通读书才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有读书好了在学校能给不爱读书的人一点好处,他才能交到朋友。事实上他并不喜欢同别人一起作弊,但是为了融入大家,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同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人做朋友。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判断出,友情的缺失进而上升到感情的缺失,也是低保家庭内心层面的压迫和痛苦。这种行为范式,渐渐会产生贫困人家与外界社会联系的唯一的通道,并且是他们不得不的选择。
也就是说,贫困迫使贫困者放弃尊严领域、原则领域、法律允许领域的可能性很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获得外在世界领域的渴求。这种压迫的后果,就是贫穷的人会有很大的风险失去内心世界的完整性,进而演变成人格的转变。这也正是贫穷给他们塑造的社会经验,即使是歪曲的,也是一种社会经验。
(二) 焦虑性行动经验
焦虑性行动经验,在这里指的是低保人群因为贫困的生活带来物质压抑,对他们精神层面构成不安、恐惧、焦躁和忧虑的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他们长期以来的生活反射出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经验表现。他们的内心时常笼罩在左右为难的处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反复在他们心中造成阴影。他们的焦虑,有的是来源于直接的物质困惑,比如生存、受歧视、受排斥等等,有的是来源于他们内心的无助性反应。
生活总是有暗面,美国的迈克尔•施布瓦曾著书《生活的暗面——日常生活的社会学透析》,内容指出,了解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是分析事物的前提。那么,要分析低保家庭的贫困生活的挑战,就需要了解他们自己和社会的压力构建联系。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8):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