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体现在:(1)积累资金;(2)调整信用规模;(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4)抑制通货膨胀;(5)平衡国际收支。
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杠杆的主要功能表现在:(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3)作为租金计算基础。
1.2 早期的利率决定理论
由此可见,利率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随后,经济学家便专注于决定利率的因素的研究,并产生了多种利率决定理论。其中主要有: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以及IS-LM模型理论。本文先对前三种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再仔细分析IS-LM模型理论的产生及演变,并利用该模型对国内利率水平进行分析预测。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体中总是有各种因素可以使经济维持充分就业状态,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与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具体说来,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利率越高,意味着放弃当期消费所获得的补偿越多,那么人们便会倾向于放弃当期消费而增加储蓄。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而投资主要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收益和利率。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代表投资的收益,而利率代表投资的成本,均衡状态是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等于利率,此时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然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会随着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需求,储蓄代表对资本的供给,而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便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即均衡的利率水平。
古典学派研究的储蓄和投资都是有实物层面上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利息所得完全是由技术水平、劳动供给、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的,不受货币因素影响。文献综述
(2)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不同,其利率决定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程度。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由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相对而言,货币的供应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需平衡时决定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3)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认为利率应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求决定。该理论在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货币因素,即资金的窖藏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量两个因素。资金的窖藏表示出续作以现金形式保留储蓄的愿望,与利率负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量与利率正相关。
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货币需求增量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货币供给增量
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即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2 IS-LM模型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1 IS-LM模型的雏形
IS-LM模型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其经典模型的假设之一是在封闭经济体的条件下储蓄等于投资时达到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基于IS-LM模型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7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