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1.1.1 立方体纳卫星
立方体纳卫星(CubeSat,以下简称立方星)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1999年联合制定的标准,通常是指标准体积为10×10×10立方厘米、质量小于1千克的小型卫星,如图1.1所示。也可根据任务需求,将其扩展为两单元、三单元或者751单元的组合形式,通过如图1.2所示的P-POD星箭分离设备,在火箭入轨后利用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卫星释放到太空中,立方星就成为了微纳卫星[1]。
图1.1 一单元立方星 图1.2 P-POD星箭分离设备
立方星的主要特点是:
(1)模块化、整体化、标准化;
(2)轻量化、小型化,成本小、耗能低;
(3)既可分散部署、也可快速组网,生存能力极强;
(4)功能可扩展性强;
(5)组装、使用灵活方便,能够即时发射[2]。
1.1.2 QB50项目和NJUST-1立方星
QB50项目来源于欧盟第七框架系统(FP7,2007-2013)下的太空探索计划。冯卡门流体动力研究所(VKI,Von Karman Institute of Fluid Dynamics)负责总体设计与规划,研究经费来源于欧盟,用于验证利用低成本火箭来搭载大型立方星网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地球大气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层(散逸层)这五个层,尽管人类在探索地球大气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于低热层(90-320千米)大气的认识仍然甚微,这主要是由于已发射的探测卫星大都运行在高轨道,其携带的遥感探测设备距离低热层的空间距离很远,导致反射信号衰减严重,使得高轨道探测卫星无法顺利地对低热层大气进行理想的探测。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QB50项目按照计划设定,使用由50颗立方星组成的小型卫星网络进行原位、多点和持久性测量来获取低热层(90-320千米)大气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详细参数。到目前为止,全球总共有7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国内共有8所高校加入了QB50项目的开发,其中南京理工大学立方体纳卫星实验室已全面建成,各项设施齐全,主要承接一颗双单元立方星NJUST-1的研制工作[3],计划安装QB50项目组提供的标准大气探测载荷(FIPEX载荷),不仅要完成低热层大气在轨探测任务,还要实现在轨检验星间组网和通信技术的预期功能,验证自主研发的微纳卫星组件以及卫星总体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南京理工大学立方体纳卫星实验室已建成VHF/UHF地面站,现已实现了卫星在轨后的遥测控制和数据传输控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结合QB50项目对立方星提出的任务要求,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立方星星务计算机部分硬件电路的设计;
(2)设计PCB板,焊接元器件,完成硬件电路开发;
(3)在分析现有的立方星应用程序的基础上,结合硬件系统结构,编写星务管理软件需求说
明书。
1.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对立方星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阐述了NJUST-1立方星的研制背景和研究意义,概括性地总结了星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含义及功能 ,最后明确了本课题内容,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STM32芯片立方星星务计算机硬件电路设计与开发(2):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2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