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整个世界船舶工业都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地发展过程,从二战后,船舶制造工业重心历经了多次转移,如今已完成了从欧洲到亚洲的转移,形成中国、韩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历史上一些工业国家曾以船舶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国内经济和航运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目前而言,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正试图依靠其劳动成本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船舶制造业,大有赶超之势。但其薄弱的工业制造基础限制了船舶工业发展的速度,要实现赶超中、韩、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国际贸易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加之人们不断重视环境保护,这就促使新船型的诞生和旧船型的淘汰。这些因素将极大的推动船舶制造量的增加,促进造船工业朝着更加信息化发展。从2008年经济危机后船舶制造开始进入“寒冬”,船势持续低迷。2015年1-12月,世界造船新接订单为9646万载重吨,中国、韩国、日本的新接订单量分别为2916万载重吨、3246万载重吨和2887万载重吨,占世界新接订单量比重30.2%、33.7%、29.9%。在修正总吨(CGT,考虑船舶建造难度的度量单位)方面,三个国家所占比重为30.3%、30%和27.1%.在手持订单量上,2015年1-12月,世界造船订单量为30315万载重吨,中、韩、日分别为12737万载重吨、8271万载重吨、6934万载重吨,占世界比重的42.0%、27.3%、22.9%。修正总吨所占比重为36.5%、27.9%、21.2%。但是在全世界造船订单暴跌至2015年同期30%水平的恶劣情况下,中国造船业却甩开了韩国和日本,成为承接订单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5月10号,据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表示,从今年年初到4月末,全世界造船市场共有114艘船舶订单,其中中国船舶企业拿走59个订单。根据CGT标准,计算得出,与去年同期仅为21%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今年中国船舶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9.3%。而韩日两国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和32%。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造船企业在4月份的订单量为0,日本也仅仅接到2个订单,按CGT标准,其占有率为3.7%。21世纪的船舶制造业无疑是属于中国的。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赶超,与落后船舶的大规模更换、国内造船承接订单量增加和国家产业扶植政策后的金融支持密切相关。在我国船舶制造业完成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后,船舶质量实现大幅提升,这让韩日等造船强国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放眼世界,我国还只能算是造船大国,距离造船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造船强国还是美国、韩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概况如下:
(1)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大量的军事订单和战时动员,有170万人投入到船舶建造中,使美国造船工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会。期间建造了大约5000艘各类船舶。其中奇蒙德船厂甚至每天产能达到日产一万吨的船舶一艘,其建造速度令人惊叹。美国造船工业自从90年代起并行工程得到了全面应用,已实现了百分之百采用三维数据模型交互,替代了传统的实物模型。为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近几年,美国还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其造船工业。建造了包括采用电磁弹射舰载机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新一代“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低可探测性的濒海战斗舰。向世人展现了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和造船能力。
(2)韩国:通过近些年巨资的投入,建立大型船坞,并通过扩建设施和引进外国人才,已全面实现了现代造船模式。在数字化造船技术逐渐普及的今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韩国三星重工研发的数字化造船系统。该系统的先进之处在于汇集了目前的造船经验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了可在虚拟条件下模拟整个造船过程的虚拟船厂。船舶从设计到建造的整个过程模型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建立,通过这项技术,韩国优化了造船生产的布局,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满足建造不同船舶的需求,该数字化造船系统与CAD系统有机结合优选出最佳的建造过程、人力配置、建造方法和物流安排。此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韩国造船工业的竞争力,巩固了其在国际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 2700TEU集装箱船货舱底部B19C分段船体生产设计+CAD图纸(3):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6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