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教师教学理念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的田径体育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体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目前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很多的家长都是只注意孩子的语数外等课程,别的基本不受重视,容易忽视和学生的互动。笔者见过有的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田径的交流并不在意,教师在很多情况下目光并不是集中在学生身上而是集中在如何活动和组织课堂上,认为只是维持好秩序,让学生不要打闹就行,对于一些知识的讲解并不关心,这样也就影响了他们学习田径知识的可能。很多教师可能也对田径只是了解不多,不具备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不会以一种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的比较快乐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能成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指导者。还有的教师比较注重兴趣,但是一迎合学生兴趣,追求玩得快乐,将“放羊式教学”冠以“快乐田径”,学生自己也看不懂,也掌握不了专业的内容,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人体机能规律的现象。在很多体育课上教师很容易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中小学生只能充当老师的受令者,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和指示,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威,学生想和教师交流一些具体的姿势和技巧,但是教师疲于应付,匆匆忙忙之间用“一会再回答你”“这样投就行”等等,这种应付式的交流,让中小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自己只能是听命于教师。
1.2田径技术动作与学习兴趣相剥离
田径要想发展,就必须摆正体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因为“田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应该是一种深层的人文教育,它关涉到对人的各种感性能力(感知力、想象力等等)的培养,同时也关涉到对人的知识性、趣性的重塑。” 很多田径教学中教师只是徒劳的教学生怎么跨栏,怎么投标枪,怎么接力跑,别的再无新意,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摆正体育与美育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与精神。这样很容易出现人的“身”“心”整体的不协调与不完美,致使体育教育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田径教学需要在注重动作锻炼的前提下侧重从知识、技术和规则的灌输来实现。这种教育中,一个首要的目标和关键的环节是提高体育人文知识或人文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个体感官感觉的人文趣的培养,给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本身一些教材上没有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只是讲解一些动作规范,而且是二维的呈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一些生动活泼的内容,导致学生看了稀里糊涂。大部分教师只是到了考试才传授一些技巧,学生匆忙上阵为了完成任务,体验不到快乐,没有兴趣引导。教师也不会合并或取消一些动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的教材内容,只是单纯让学生自己摸索,学生感觉索然无,显然效果不佳。
1.3田径教学忽视兴趣接受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将情感教育作为穿插在体育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它的载体必然是体育知识,以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反而深化了体育知识在学生脑海的印象,使得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更多体悟,这就是所谓的“升华”。但是目前的小学田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存在着两种姿态,要么就是在拼命地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动作要领,喋喋不休的劝导,一旦学生掌握不了,教师又容易生气,田径的知识成为了“逼迫”的强灌入脑的“呆板知识”。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己抱着田径玩,结果各种形式的犯规和殴斗显得非常的混乱,中小学生热身了之后还是一无所获,学生的视野单纯的停留在“我知道了”这个层次,而没上升到“我也要这样表达”这种强烈的主观愿望,无法真正理解运动的真实内涵,而且不会在课后继续孜孜不倦的寻找知识来丰富自己,不会去有意识的的分析比赛,对于学生而言,此时的体育学习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体育学习欲望。 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应用研究(2):http://www.751com.cn/tiyu/lunwen_4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