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国内外正在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混凝土的用量。 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冻、防火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正不断地被研制开发出来,相信未来混凝土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
国内小学教学楼存在的问题:
(1)结构形式多为砖混结构:目前国内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极为普遍,建设时间大多在2000年之前,抗震能力很差,由于各种原因,这类建筑存在结构材料强度低、建筑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外墙级屋面渗漏、结构整体性差、房屋各构件之间连接薄弱等问题,在遭遇地震烈度6度是将会造成相当程度破坏,7段、8度可能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2)建筑结构多为单面外廊式结构:单面外廊式结构具有光线好、干扰小、交通简便的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于小学教学楼。但是由于单面外廊式建筑平面不对称,竖向不规则,不利于结构抗震。
(3)多数缺少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很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认识不足,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很多只有圈梁、构造柱,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4)楼板多为预制装配式楼盖:部分教学楼楼盖及屋盖采用装配式预制多孔板。装配式楼盖整体性差、脆性大,抗震性能差,达不到现在的规范要求。
(5)交通疏散系统不合理:根据调查,部分教学楼楼梯与结构主体完全脱离,自成结构体系,且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较差,遇到地震很容易是楼梯和主体结构分开,使人员无法及时疏散。
(6)墙体使用材料标准比较低,缺少正常维护;
(7)部分教学楼建筑存在随意加层、搭建现象,有的地方比较严重;
第二章 建筑设计
2.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南方某大学小教学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10%),占地面积约1000m2,该工程位于校园主要干道路边。
本教学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大教室,休息室,小教室设计标高18.6.室内外高差450mm。
地形:地形较平坦,地面绝对标高为15m。
地质条件:自然地表下1.5m内为素填土,填土下为7m厚粉质粘土,再下层为砾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素填土为100kN/m2,粉质粘土层为240kN/m2,砾石层为300kN/m2。粉质粘土层孔隙比e=0.55,液性指数IL=0.36。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按19kN/m3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按10kN/m3考虑,各土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5m,无侵蚀性。地烈度: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主导风向:东南风。基本风压值:0.4kN/m2。基本雪压:0.35kN/m2。
2.2设计依据
1农大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3相关建筑规范
2.3平面设计
该建筑物总长度50米,总宽度19.7米,共五层,建筑总面积985 ,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本建筑属与内廊式,一条直线走廊贯穿整个建筑平面,各房间分别位于走廊两边,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功能区的明便使用,交通联系也简单便捷,一层中部设有入口门厅,大厅联系着主要的楼梯。此外各教室、办公室、阶梯教室等功能用房面积合适,均匀合理。但是在平面设计中,我始终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依据场地,将该建筑平面布置为内廊式,柱网为内廊式,沿主要开间布置。本设计在平面上力求平面对称,对称平面易于保证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避免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扭转,有适当的外挑和内收,在保证建筑美感的条件下,不影响建筑的结构上的各种性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素填土为100kN/m2,粉质粘土层为240kN/m2,砾石层为300kN/m2。粉质粘土层孔隙比e=0.55,液性指数IL=0.36。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按19kN/m3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按10kN/m3考虑,各土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5m,无侵蚀性。地烈度: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主导风向:东南风。基本风压值:0.4kN/m2。基本雪压:0.35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