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2 ,3841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原来的“单位人”逐渐演变为“社会人”,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消失了,单位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了。很多企业在转轨后,职工已经完全失去了享受单位福利待遇的机会,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今天,依靠单位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区和企业以及各种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迄今为止在养老服务层面上扮演主要角色的家庭功能也逐渐弱化。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制度化的传统,历史悠久,而且在目前依然是主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人口结构变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中国处于转型时期,最应该承担责任的政府无论从制度上、政策上还是财力上都没有做好准备,社会公众的养老需求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能力的矛盾日益凸现。
(二) 研究目的
21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增多。老年人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随之增加,加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家庭养老及照顾老人的能力将降低,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基础,形成多极化、全方位的养老格局,以达到减轻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让老人幸福愉快的度过晚年的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均GDP已超过l万美元,而且及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对老龄化的承受力比较强。与此相比,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成为上海新世纪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因此,建立起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老龄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一个主要的载体。家庭养老是中国居民的传统养老模式。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如此。但是,随着上海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家庭能够提供的养老资源有所减少。子女数量的减少,核心家庭的增加,子女离巢时间的提早,使子女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好老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在增加。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空巢家庭老人的精神慰籍问题变得日益迫切。这种情况下,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需求迅速增长。社会化的养老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机构养老,一种就是居家养老。
从上海市养老事业发展看,机构养老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要求。居家养老需要调动社区力量参与,并充分发挥社区的养老功能。社区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第二大空间,也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的阵地。社区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收益大、收费低、见效快的特点,能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因此,以社区为平台,发展低成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对于我们“未富先老”的国情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上海市福蕴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一)社区养老的定义、特点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同时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 上一篇: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管理现状与完善措施
- 下一篇:浅析微博营销的市场潜力+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
-
-
-
-
-
-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