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工作中产生的困惑 15
六、 困惑的来源分析:专业的有用、无用与大用 16
(一) 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看法 16
(二) 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16
一、 社工专业发达地区的课程设置 17
二、 上海高校社工专业的课程设置 17
七、 结论:专业、事业与职业之间自我定位、职业重塑与专业再造 18
(一) 结论 18
一、 自我定位 18
二、 职业重塑 18
三、 专业再造 19
(二) 不足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以及社会问题,严重拖累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表明,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15年,我国需要培养社工人才200万,到2020年则要培养300万。可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当今中国炙手可热。然而就目前社会情况而言,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仍然十分稀缺,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答记者问时提到,虽然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开发的社会工作岗位已经超过7 ,从事专业社工的人员已经超过30万),但是现有的社会工作者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社工人才的需求,国家大力扶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李迎生(2008)的研究表明:截止到2007年底,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为211所,153所学校培养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73所学校提供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万人。最新的研究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为255所,A+等大学学府有8所,A等24所,B+等学府49个,B等同样49个。即使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每年投身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毕业生却少之又少,从全国范围看,毕业后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学生不足8%。即使进入社会工作行业的毕业生,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人才流失率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深圳作为我国一个社会工作较发达的地区,该地的社会工作行业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0月,社工流动率竟有28.7%,流失比例接近17%。可见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非社工职业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时表明多数社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非社工职业。
研究“社工专业知识对从事非社工的毕业生有何帮助”目的在于了解其他社会职业的发展情况和职业要求,对于我国加速社工职业化进程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本论文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文献调查等方式以上海某高校的12级社会工作毕业生为例,寻找从事非社工职业的社工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预期、职场困惑以及专业课程对他们有何帮助、他们对专业课程的看法,从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已大大领先于社会工作职业化,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所谓社会工作并非学校里所教学的社会工作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非社工的行业或报考非社工性质的公务员岗位。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以及希望改善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的心愿,本文希望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及社会工作毕业生从事工作的研究探索专业课程可以对非社工专业的学生产生何种帮助;解读社工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别的领域工作时遇到的困惑;分析对专业课程有何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