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体现在它的历史文化存量和随时间的新的文化增量上[2]。淮安作为历史古城和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而且现代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百花齐放。文化传承与发扬为淮安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城市文化品的提升和城市精神的凝练奠定了基础。因此,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淮安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网络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开展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将对淮安的文化资源及文化现象加以整合,通过LBS.云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与调用,再通过Visual Studio 2010结合Dreamweaver进行网站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为淮安的城市规划、旅游发展、文化建设等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2 城市文化地图建设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将 GIS 技术运用到文化领域,在建立文化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David Blundell(2000)指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现存语言种类分布在太平洋地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语言文化的扩张,这些语言中的大部分将会很快消失。他利用 GIS 确定该地区的存在的语言种类和存在位置,制作语言文化地图,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3]。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史”研究(2000),利用 GIS 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基督教堂为主要标志,分析基督教在中国的起源,以及不同时期基督教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4]。Ian Johnson(2003)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人文社科资料进行处理,然后利用 GIS 技术,对文化现象的时空信息属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制作数字文化地图,直观表现文化现象的分布状况[5]。涂超(2006)指出可把 GIS 应用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中,利用GIS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查询、检索和显示,采用GIS的分析功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进行监控和规划,并通过预测模型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支持[6]。太平洋邻里协会完成了“台湾语言文化数字地图的时期分布”,研究台湾地区语言文化的起源与传播,以及不同时期从东南亚传播的语言文化和本土语言文化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用专题地图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建设其实在国内外早有实践尝试。在中国大陆,“十一五”以来,多个省市开始了文化地图平台的建设尝试,如上海、成都、宁波、连云港等。有的城市文化地图已经通过论证,进入到设计、建设过程,有些已经进入到运行或试运行阶段。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共同开发,旨在整合上海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公共管理需要,提供市民和游客体验服务。此平台建设自2009年10月启动,2010年3月完成开发工作并投入内部测试运行,2010年5—6月开始正式开通,现已经运行。在中国台北、华盛顿、罗马等城市都在构建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它改变了人们认知城市、认知文化、探索未来的方式,是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从海内外诸多城市对城市文化地图绘制工作来看,城市文化地图确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7]。
总的来看,目前城市文化地图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网络检索,在综合对比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宁波、东莞、湖北、广东等十余个市、省文化地图网站,发现现有网站大多基于百度或谷歌地图的API开发,功能简单,基本没有空间分析能力,从内容上看,大多较为单一,图面显示效果不好。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文化地图的推广,降低了使用效率,没有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