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关心民间文化是通过玻利维亚政府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应该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才开始[1],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2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概念来代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的广泛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的长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皖南的西递及宏村古村落等28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都成为了旅游热门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进行成功的旅游开发也势必会带来相应的效应。
1.2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蓄势待发
近年来,宜兴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建设,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2007~2009年期间,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下,宜兴市政府对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检索了1700条信息线索编制成十一册《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并受到了省文化厅的一致好评,因此宜兴市文广新局被授予江苏省非遗普查先进集体。除此之外,宜兴政府还注重在规划与编制中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专家参与其中,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读挖掘和研究,对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宜兴政府的诸多政策都明确的表明了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蓄势待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寻求合理的旅游开发途径,既能够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持续完好的保存,又能够发挥非遗资源的经济文化效益,保证遗产享有者应有的权利。不管是将保护理念传输给非遗传承者还是当地普通民众,都可以使遗产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重新审视,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珍贵价值,使得宜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情况得以缓解。本文以宜兴为例子,讨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目的是,第一,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提供参考;第二,发挥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第三,弘扬、传承与发展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希望能够对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宜兴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2.1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空间分布
表1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
镇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宜城 长玗赛龙舟、踩禓莽、宜兴乌饭
屺亭 马灯舞(琅琊武术马灯、悲鸿马灯)、宜兴庙会
新街 马叉舞
新庄 三跳道情、踩禓莽(中盘)、
张渚镇 男欢女喜、观蝶节、宜兴乌饭、打夯歌、梁祝传说
太华镇 马叉舞、十番锣鼓
徐舍镇 宜兴手工刻纸。宜兴丝弦、车水号子、易木排、徐舍小酥糖、芳庄羊肉制作技艺、西乡狮子
官林镇 盾牌舞、官林荤油糕制作工艺、大刀舞、官林节场、烙画(烫画)
周铁镇 踩禓莽(中盘)、周铁风筝及鹞笛鹞灯制作技艺、宜兴说大书,周铁节场
丁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