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对留守儿童情感危机干预的现实选择 23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附录A 31
附录B 3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这就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虽然他们进程务工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农民工仍旧无法解决孩子进入城市读书所要面临的困境,比如昂贵的学费、入学户籍制度等等,他们只得无可奈何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交由祖父母、亲戚、邻居、朋友等代为照看,这就形成了农民工和自己的孩子分隔两地的局面,被留在农村的儿童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时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变化并且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家庭教育、亲情关怀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然后,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和父母或者父母一方分隔两地,家庭情感功能、保护功能、教育功能等并不完整,导致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相对容易在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在价值观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偏差,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比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有的因为心理长期压抑无处发泄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是很多具有恶性影响的社会事件的始作俑者。这就是最近几年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
父母去城市打工不仅改变了留守儿童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那么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去城市打工究竟会对于他们的情感状况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情感方面方面是否存在危机?如果危机真实存在的,我们将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干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劳务输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农民改变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农民进城务工是个适应经济发展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巨大差距,农民在自己家乡打工的想法恐怕不是那么现实。那么,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民进城务工的派生物,一定是我们不得忽视的,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
本文在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微观的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父母进城务工究竟给孩子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并试图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角度探索干预儿童情感危机,维护他们的权益。本研究既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本研究有利于丰富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研究,也为解决农村留守情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问卷法、无结构式访谈三种。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现有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在研究中,这种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是在论文准备的前期阶段运用此方法回顾相关的理论研究,掌握进行调查的背景,为实地调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