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行为或态度原因的过程 [3]。学习态度、兴趣及教师的水平是影响高中生学习成败的最大因素,这是李俊生对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时得出的结论[4]。然而,孔国忠对此有不同看法。个人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运气好坏、能力强弱、任务难易程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中学生学业归因时最常用的归因因素[5]。个人的心理韧性又在影响这些归因因素,归因风格形成也会影响个人心理韧性。学业成就归因是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内容之一。学业成就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的标杆 [6]。学业成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渐成型并获得的成果,不仅蕴含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蕴含了能力与技术的提高,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非认知品格的全面发展,并且能适应现在及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
关于归因与心理韧性是否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已有研究主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困惑。例如,张卫青等人研究得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其感知到的就业阻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7]。然而近些年来,中学生抗压能力不强,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因学业成绩不佳而跳楼轻生的事件屡见不鲜,由此也反映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不少中学生常常存在错误的学业成就归因;另一方面是其心理抗压能力不强。杨雪岭等人研究得出,心理韧性对青少年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作用[8]。心理韧性作为一个缓冲变量,对自杀起到一定的保护和预测的积极作用,调节高危因素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而这些高危因素其实来源于中学生错误的学业成就归因。事实上,个人归因风格一旦形成,对于其心理韧性的强弱有直接关系。例如,杨冠军对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快乐感的研究中指出心理韧性越强,快乐感越高。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越倾向于内部的、成功的,其心理韧性越强[2]。因此,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探究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归因的各因素间是否相互促进,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景。本文通过研究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归因的关系,以助于纠正叛逆期学生错误归因,从而为培养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升心理韧性提供客观指导依据。
1研究设计
1.1被试
随机选取12至16岁河南省周口市在校初中学生作为被试,参与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这两个问卷的调查,问卷共220份,不合格问卷16份,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92.7%。具体见表1。
表1 回收有效问卷数据统计
量表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一年级 12 18.75 52 81.25 64
二年级 13 25 39 75 52
三年级 28 31.82 60 68.18 88
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