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关键的一个阶段。[4]在小学阶段老师扮演更多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优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课的意识和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目的,同时也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5]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问题导学法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地设计问题, 利用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中会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会更快,学习能力会进一步提升。问题导学法主要是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进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散,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求学之路大有裨益。[6]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比较差,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有效的掌握知识,容易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发展。[7]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构建师生间平等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在问题导学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变成明确、具体的,且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来讲授。[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会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育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素质的培养。[9]问题导学法在保证完成认知目标、能力目标的前提下,兼顾情意目标,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增强集体协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二、问题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问题
1.问题过于简单、随意
在研究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存在一些低效,源Z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无效的课堂提问,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系数太低,而且不具有启发性,学生无须花费过多时间深入思考便可以找到正确答案。面对没有难度系数的问题,学生们随便应和了事。直白、简单的问题既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没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问题虽然新颖、有趣,但是对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帮助不大。例如,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时,首先提问同学们见过杨桃吗?在学生们回答后,教师继续问到,那有吃过杨桃的同学吗?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杨桃的图片并详细的介绍了杨桃的种类、生长习性、分布地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这时教师说,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画杨桃》这一课。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紧抓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的重点是画杨桃,教师可以提问杨桃的形状是怎样的?从不同角度看,看到的样子一样吗?,将学生往如何画杨桃的方向引导,而杨桃的其它资料与本节课关系不大,更不须详细介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抓教学重难点,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