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的声旁能提示学生该形声字的读音,但是在我们利用声旁进行形声字学习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有些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作用并不完全适用。第一、由于汉字语音的演变,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读音并不一定相同,声旁的读音也与具有该形旁的形声字的读音存在着差异。冯丽萍对《大纲》中的形声字进行分析,发现声旁完全表音的有37.2%,不完全表音但与声旁的声母与整个字声母相同的有7.6%,其韵母与整字韵母相同的有21.3%,完全不表音的有14%。[2]声旁复杂的表音功能常常会误导留学生读字就读一半。比如:“嗅”,在中国有很多学生会将其读成“臭”,更不要说外国学生了。第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相同,但读音并不同。比如在以“半”为声旁的形声字中,“伴、拌、绊”都读bàn,但是“叛、判”都读pàn,“胖”读pàng。第三、有的形声字的声旁并不明显,如果对形声字掌握不是很好的话,很难辨认出这个形声字的声旁来,尤其是省声字。比如“余”从八舍省声。还有一些亦声字,即会意兼形声字,这时的声旁既表音又表义。当我们判断亦声字时,经常会将它们当时是会意字。比如“技”,从手从支,支亦声。第四、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在现代已经不单独使用,一般人也不一定知道它的读音,更不用说留学生了[3]。比如“谬”(miù)的声旁是“翏liù”,温(wēn)的声旁是昷wēn。
(三)留学生学习形声字中常出现偏误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与拼音文字迥然不同,同时汉字又是线条性文字,有许多的形近字、同音或近音字,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汉字偏误现象。梁智智对语料库中留学生形声字的偏误进行了研究,将形声字偏误分为四类[4]。
1.意符或声符的替换
意符或形符的替换就是指构成形旁或声旁的部件被其他部件所替代。“据统计,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共有5631个形声字,其用形旁246个,声旁共295个”。[5]在这些声旁和形旁中有许多字形或读音相近的部件,比如形近的形旁有:冫—氵,彳—亻,扌—土(提土旁),礻—衤,贝—见,冖—宀,讠—氵,木—禾等,留学生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经常将形近的形旁混淆,出现一些书写偏误,如:留学生会将“清—请”,“治—冶”,“担—坦”等经常相互替换,发生偏误;
例如:从表面来看不请楚而不能认定的病越来越多。
有些留学生把“被”写成“礻+皮”。这些都是由于留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形旁的表意功能所引起的偏误。形近的声旁有:由—甲—田—申,东—车,吏—史—更 ,乇—毛,力—万,千—干,首—甬等,因此许多留学生会将“使”写成“便”,
例如:因为,放假是我家宝贵的时间,放假时我们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而便我们的关系更亲密;
将“道”写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