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生关系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生关系简单。小学生年龄小比较单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更容易。
第二,依赖性强。小学生比较纯真,对老师十分依赖,几乎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当做权威,对老师可以说深信不疑。
第三,稳定性强。小学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巩固和维持。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步成长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1]
小学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小学师生关系又具有一定得时代性。
基于上述特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关系的策略探讨,是我们当前教学的首要问题,它是师生关系得以良性发展、师生健康成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
3 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度依赖
在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下,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4]在课堂上,只要教师严肃认真地讲课,小学生就会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讲,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没有在为自己而学,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不再积极思考,不再主动求知,对自身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活动方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3.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由
对于班级的潜能生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要求。所谓“潜能生”是指那些在学习上不能很好约束自己,达不到老师预期结果的学生。潜能生在学习上不能与同学齐头并进,他们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对学习持自由散漫的态度。教师也更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对潜能生放松指导;或者教师在对潜能生教育无果后,选择放弃深入教导,让其“自生自灭”;又或者任课教师对所有学生采取“无为而治”的教学方式,任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这些做法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更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应该摒弃的。
3.3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较远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师生之间心理的疏远,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与老师在认知上会出现分歧,不会完全按照老师指定的要求去执行。另一方面,教师简单、“粗暴”的举动也极易造成学生产生反叛心理,使得师生关系疏远。这种情况在“潜能生”中出现的机率更大。这类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往往最令教师伤脑筋,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这就造成学生面对老师时会产生畏惧紧张的情绪,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会首先想到老师,师生的距离难以拉近,师生关系难以缓和。
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因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的关怀,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导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缺乏交流的。有一个年轻教师就曾在对安徽省某小学3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她说在为这些学生上暑期培训班时,发现孩子们对她十分畏惧,上课竟不敢发一言。小学的课堂应当是活跃的,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也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寓教于乐,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还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关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