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销量超过百万的管理类书籍《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说: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回到基点”即做好那些人人皆知的基本工作。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等主要通过班级来进行。它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质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
2 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生活、学习、思想、活动及能力的管理,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学校要运作得好,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
小学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班级的灵魂,他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引路人。而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处在学生生理快速成长、心理快速发展时期,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他不仅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是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班级的绝对管理和绝对控制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创造力的培养。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2000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要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如何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最为重要。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正经历着身心的巨大转变,这些都必然要求小学班主任们在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时代、班级整体以及班级个体的特点,结合班级的现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利于发展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3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我们一般把一、二年级称之为低年级,三、四年级称之为中年级,五、六年级则称之为高年级。在学校管理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把中低年级优秀班主任调往高年级来管理班级,高年级学生往往不适应该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样地,把高年级的优秀班主任调往中低年级去管理某个班级,该班主任也往往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这是什么缘故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学生发生了变化而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没有及时跟着变化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而不断地作出相应的改变。那高年级学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其实,高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发生两大变化: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其中,最主要影响班级管理的变化就是他们的心理变化。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如何变化呢?小学高年级学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又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这是他们正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培养自身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这种心理变化被分成了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