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影响师幼互动发起者的各种因素,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策略和参考。
1.3 概念界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1]”刘晶波老师曾提到,他认为广义上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但是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 [2]。而叶子在《师幼互动的内容分布及其特征》中提出: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程度的相互作用及影响[3]。另外黄娟娟认为: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1]。弓箭在《构建积极情感型师幼互动刍议》里指出: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2]。
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研究者认为,师幼互动就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以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1.4 文献综述
每一项研究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在本次研究前,研究者也对自己所要研究的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和分析。研究者围绕师幼关系、师幼交往和师幼互动等关键词,查阅了相关的著作、学位论文、期刊杂志及会议报告,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将以前的相关研究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4.1 对师幼互动情况分类的研究
师幼互动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其中主要的观点认为师幼互动包括:教师发起的互动——主要包括教师和全体幼儿的互动,教师和小组幼儿的互动以及教师和个别幼儿的互动等情况;幼儿发起的互动——主要有幼儿和教师的互动,幼儿和其他幼儿的互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