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1 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丰富奥妙的内容,而却是用数学文字来表征它,学生所学的教材正是数学文字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们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需要透过计算公式和符号图表把它们代表的实际事物考虑清楚,以至思考紧密,从而真正地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反而言之,如果学生仅仅只记住许多干巴巴的符号和公式,但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这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用直观的方式把书本知识表征的数学内容的相关背景表现出来,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和抽象、实际和理论的关系与矛盾。
情境教学正体现出了直观性,它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运用所学得知识,缩短解题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种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促使抽象思维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减少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它还可以激发学生解题热情并且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教学情境体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心理成份可分两类:一类为认知因素即智力因素,如理解、思维、想象、计算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另一类为情感因素即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到直接制约的作用。如动机、态度、情感、兴趣、意志等。兴趣指的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究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别重要的一面,情绪的好坏和兴趣的大小都智力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是否有兴趣,是高兴地学,还是愁苦地学,其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浓厚的兴趣与良好的情绪可以使智力活动进入到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刻苦的钻研劲头,从而可成为挖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但不好的情绪,如压抑、反感、害怕等则会阻碍智力活动。意志指的是人们自觉地克服掉困难,并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与在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的心理牲。良好的性格如勤奋、自强、自信等,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非常积极作用,但是不良的性格如懒惰、懦弱等,则对人的成长起到消极作用。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孩子数学学习与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起到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情境教学正是把这两类因素和谐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境”是情境教学中的一个维度,而“情”是另一个维度。教师必须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相反,如按照教学法的指示办事,教学内容乏而无,却未必会有效果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没有兴趣,那学生听课也必然会冷漠;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必然听课也没有感觉。缺乏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失去兴趣,师生即便面对面,也像是背对背。只有激情与兴趣才会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们解决数学题目的热情,唤起学生们的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情感的目的在于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学生有激情有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学可以使认知与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相互渗透,既体现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又实现了理性和非理性的默契;既是教与学的双边合作,又是教书育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