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建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
    识。本文对学生的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的看法和做法。4001
    【关键字】数学模型数感符号感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数学建模是 “用数学”的关键的一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的一些看法
    和做法.
    一、影响建模教学的因素:
    (1)情感因素(兴趣、动机、压力等) (2)经验因
    素 (3)认知因素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文方法
    数学模型构造过程的本质是数学思文的活动。可用
    框图来说明:
    数学模型的价值体现在建立过程及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切忌将数学模型变成僵化的、仅
    供学生机械记忆的材料
    三、数学建模思想训练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感和符号感
    数感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符号感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建立数
    学模型的关键。
    在教学中应围绕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与同伴交流方法,
    最终形成符号表示的过程,实现从语言表述到一般符号表示的过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用数学”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
    识的形成,教学中应:
    (1)鼓励学生搜集数学应用事例,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2)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描述、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
    (3)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途
    径、验证结论的全过程。
    3、留下思索时空, 培养推理能力
    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过程”。
    (1)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通过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
    验,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反思
    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引导学生经
    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
  1.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2. 下一篇:中学数学加强变式教学 推动新课程实施 培养创造性思维
  1. 初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在校大学生远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5.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

  6.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

  8.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9.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1.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2.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3.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4.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5.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6.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