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 15 -
考文参献 - 17 -
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机构经营资金的价格,即利率水平。受供求关系控制。它是中央银行把资金定价的权利交给金融机构的重要举措。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市场需求来自主调节利率。利率市场化是促进金融创新,变革市场经济,深入反正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说明国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已经由直接调控渐渐向间接调控转变。它的实现,要求一个公平、统一、公正公开的金融市场环境,要有一个理性地市场主体,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这也同样促进着资金市场的变革,踏着创新的步伐进入新时代。
(二)利率市场化有如下特点:
1.利率形成市场化特点
利率在形成过程中受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制约,在竞争环境的约束下,市场主体中的交易双方,达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价格,是市场化经济的重要特点。
2.利率传导机制过程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反映市场经济的各方面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市场经济折射体系。这个传导过程以市场为媒介,以企业个人为主体,以达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3.体现市场性的差别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后,能出现各层次多层次的不同时期的市场层次。
4.政府间接调控
利率市场化并没有放开利率的管制,货币当局还是管制着利率,只是不再直接规定利率。中央银行不再通过强制性手段直接规定各种市场利率,而是应该通过中介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法宝等间接调控,来影响基准利率,实现目标。
5.市场主体的自主权
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喜好自主选择。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金融市场形成理想的状态。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83年,迄今为止为止已经推行了三十多年,可以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大力推进阶段和攻坚阶段三个阶段。本部分分析利率市场化各个阶段的政策措施,重要事件。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展的三个时期: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1983—1989)
1983年以前,国家一直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受到严格控制管制计划着。利率水平一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1983年作为一个历史性突破时间,股评家首次实行利率浮动,冲破利率严格管制的约束,利率市场化也从此开始苏醒。把1989年作为萌芽阶段的分界线,是因为:1990年具有正规证券操作性质的有形市场上海证券交易市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债利率作为表率,首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这在中国市场利率化进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市场化的利率。然而这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是涉及个别有限个金融产品的利率上下浮动,不能说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它也预示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当时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改革阶段,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地位,这时期的市场经济稍稍萌芽,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受国家管制计划控制,通过央行要求各个金融机构严格执行。
这时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集中在小范围内实行,利率管制也只是稍微有些放松,利率的决策权还在国家货币当局手中。在这一时期,许多金融决策权交移到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央银行在金融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确立。这一时期政府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建立健全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待展开。在1983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被确立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并规定了其职能,确定了其职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文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这象征着一级银行体制的终结,二级银行体制的产生。国家银行体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央行成立后,为了文护金融稳定,确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其作了详细规定,把它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首位。制度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均应按规定的比例和期限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按规定存入人民银行,归中国人民银行支配管理。各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由央行决定。1986年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指导下,开展了再贴现业务。到目前为止,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已成为央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着金融市场的稳定。
- 上一篇: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商品陈列研究
- 下一篇: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