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都需要改善。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数据样本,运用VAR模型对当前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大小和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未来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和进程
所谓利率市场化,广而言之就是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利率水平更加市场化,它是由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的,举例来说,央行减少甚至取消对利率的直接调控,而是交给市场。从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存贷款利率市场逐步进行的,遵从“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思路。
表2-1 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利率改革进程
时间 利率市场化进程事件
1996年6月 央行下发有关通知意着正式放开拆借利率。
1997年6月 《关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下发,初步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时间 利率市场化进程事件
1998年—1999年 国家开发银行首次推行市场化发债,基本上实现了银行间、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拆借利率的市场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幅度为30%。
2000年—2002年 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2004年—2007年 逐步放开我国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到2.79%,贷款利率调整到6.39%。
2008年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化的7倍。
2012年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7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013年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限制;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开闸。
2015年 连续三次调整存款利率上限,最新至基准利率1.5倍;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
2016年 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网易新闻、搜狐财经整理所得
从以上各个时间段的各个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是稳步推进的,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更加深入。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1)提高自主确定产品价格的权力。商业银行可结合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与其他银行的竞争比较来寻找符合自身特征的存款和贷款利率,促使各个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同时也使得银行间的主要竞争转化为价格竞争。
(2)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当前,市场上存在种类丰富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收益良好的理财产品,客户的选择也日益多样化,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为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加全面的金融理财产品。
(3)提供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产还是经营能力上在银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导致金融环境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对于一般商业银行来说是有益的,它们不必照搬大型银行的经营模式,而是可以集自身优点来确定不同的经营手法和运用灵活的金融产品来吸收存款,改善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情况。除此之外,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可以有力打击地下金融活动,中小企业不用再通过非法渠道集资,而是可以从正规的银行渠道筹集资金来满足自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