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0

    1  前言

        近代以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的主要能源,这些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能源总量的87%左右[1]。人们在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CO2,对全球气候构成危害。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为低碳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主要采用Laspeyres指数法、LMDI分析法、AWD分析法、结构分解法、碳通量平衡模型、LCA法、EIO法、Hybrid-EIO-LCA法和CGE模型等,从宏观上分析探讨人口规模变化和经济水平增长、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进步、政策和体制创新等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从微观上研究城市生产、消费及物质能量的碳循环与代谢等的作用机理[2]。在我国,马晓微、刘兰翠建立了区域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分析了1995-2004年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3];陈诗一等、雷历等和仲云云等使用LMDI分析法,研究了我国区域碳排放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效应的差异性问题[4]。现在已经有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是采用研究区域的碳排放变化规律来指导城市实现碳减排,构建低碳城市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研究区因统计标准、边界核算的差异、统计方法等的不同让碳排放测算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尤其对中国而言,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资源条件等存在较大的差异,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不同的规律性。这些问题都是碳排放测算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市是苏南地区一个著名的城市,在江苏三大都市圈规划提出后,常州市作为苏锡常都市圈的一员,成为未来带动江苏发展的一个强力的增长极。探讨常州市的碳排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常州市的低碳发展,对构建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的健康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LMDI分析法,研究常州市2007-2013年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吸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常州市能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构建低碳城市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网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常州市位于东经119°08′~120°12′,北纬31°09′~32°04′之间。在江苏南部,地处长江以南,濒临太湖。常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截至2014年,常州辖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和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常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城市的能源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7%以上[2],因而本文重点研究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特征。考虑到农田生态系统会有一定的碳吸收,所以此次研究同时分析常州市主要农作物的碳吸收变化。

    2.2  碳排放及碳吸收估算

        能源碳排放测算公式为[5]:

                                                           (1)                                

    式中:Ce为能源碳排放量(104t);i为能源种类;Ei为能源i的消费量,按标准煤计,单位为104吨标准煤;折标准煤系数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表1);F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104t碳/104t标准煤),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计算得到,具体系数取值见表2。由于热力的来源较广,所以热力的碳排放估算采用假设其均由原煤燃烧产生的方法,按照原煤的碳排放系数进行折算。

  1. 上一篇: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下一篇:淮安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经济新常态下的通货膨胀压力与货币政策选择

  2. 常州雷利电器公司电机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3. 农村城镇化对扬州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

  4. 泰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研究

  5. 常熟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6. 苏州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调整对策研究

  7. 扬州市餐饮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8.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9.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2.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3.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4.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5.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6.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7.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