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碳金融是环境金融在低碳领域的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气候经济学、环境金融学、企业社会责任和外部性理论等都为碳金融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二氧化碳是否以及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己成为主流观点,几乎所有国家政府都已经承认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己不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和学术问题,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己上升为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1992年世界气候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为控制气候变化采取国家政策以及措施。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明确了2012年之前各国应履行的责任以及具体的减排方案,从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开始,开始了后京都时代即2012年之后的谈判,但直到最近的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的进展依然艰难,原因就是具体的减排指标、技术转让、资金支持都关乎各国的利益,己成为一场全球的博弈。论文网
从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开始迅猛的发展,2005年全球碳交易量仅为7.99亿吨,2009年全球碳交易量为87亿吨,交易额为1437亿美元,几乎是呈爆炸式增长,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数字会更多。目前欧盟美国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体系,日本在经过了试点之后也在积极筹备,印度的碳交易所已可以进行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各国都在碳金融领域方面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争相将本币与碳市场挂钩,形成了欧元、美元、日元等计价的市场,印度的碳交易所也是由卢比计价的。
现阶段学者们对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的源起研究、碳金融的特殊属性研究、碳金融的动力机制研究、碳金融的国际博弈研究和碳金融的适应性研究五大方面,并已取得一些重大进展。
1.2 研究思路
本文对碳金融发展进行国际比较,并以此为角度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和构思,对完善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提高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效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一些方法,进而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活跃中国的金融市场,使中国的碳交易能够在碳金融市场土获得更大的利益。
2 理论综述
2.1 碳金融相关概念
加西亚和罗伯茨在《碳金融——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市场解决方案》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碳金融的特征。第一,它是一个包括两种新型“商品”的交易市场——碳配额及其类似产品(如碳补偿)。第二,碳金融是与“投资”密切相关的,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长短期的清洁能源资本,“投资”都是碳金融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第三,碳金融为私人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评估生产能力的标准,从而影响他们在碳市场上的投资和交易选择。文献综述
实际上,上述碳金融操作层面的定义只反映了相关机构本身的实践。为此,普遍将碳金融定义进一步归纳为:近十年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出现的旨在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碳金融和碳交易并非完全一致,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碳交易市场的高度发达,几乎概括了碳金融的全部内容,但在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却刚刚起步。在这些国家中基于项目的CDM 等融资方式不仅要依赖传统银行业的支持,而且碳交易的范围狭窄,因此对这类国家而言,碳金融应该包括碳直接投融资、碳减排指标的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以及绿色信贷等更大范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