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年,蔡伦造纸术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技术史的一个飞跃。
东汉末年,私学盛行,其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经学,设计一些实学内容,为了更好的讲解这些原理,直观教具开始运用。
曹魏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写就的《九章算经注》融合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显现了教学设计的雏形。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扩大了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达到了中国教育技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两宋时期,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和王唯一研制的经络腧穴铜人为标志,教育技术达到了我国教育技术史上的第三次高峰。
明代中叶,算盘这种在古代重要如当今计算机的教学工具被普遍使用,成为通行的教育技术。
前清时期,我国教育技术与世界基本同步,制造出了放字镜、显微镜、摄影器等。清初,以纸筹式手摇计算机为标志,教育技术达到了我国教育技术史的第四次高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进入晚清时期,电化教育在这个阶段诞生。
1862年,清代京师同文馆最早开始进行班级授课,作为教学手段的“粉笔、黑板、教材”的教育技术形式开始在我国使用,并流传至今。
电影是电化教育最初的形式之一,是从法国传入我国的,1895年《火车来了》和《婴儿的午餐》等短片的放映,标志着电影的问世。
电化教育之名,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其主要内容是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两种,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开始设立电化教育机构,同时,幻灯、挂图、照片等直观的教学工具也已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兴起,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