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2 新生报到信息卡 12
表3-3 统计信息卡 12
表3-4 通知公告信息卡 13
表4-1 管理员表 13
表4-2 报到信息表 17
表4-3 通知公告表 17
表4-4 专业表 18
表4-5 班级表 18
第1章 绪论
近年来,随着各高等院校的新生报到的人数不断增多,再加上报到流程复杂,各部门对新生报到工作的信息处理量也成倍增长,对迎新工作的质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始兴起,高校迎新系统既为学校迎新工作提高了极大地效率,又为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论文网
1.1 课题研究背景
在1990年的“信息化校园工程”科研项目中,“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出。而在我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网络建设开始兴起。2001年,清华大学提出了“数字迎新”的概念,并开始研究如何将传统的迎新模式改革成“数字化”模式。一年后,该学校自主研发的“清华大学迎新系统”正式进入迎新工作,收效甚佳[1]。更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走向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道路。
因此,该系统的实现对众多高等院校改进迎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既将参与组织迎新工作的各级部门进行整合,又实现了对新生报到信息及时有效的统计与优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他们的在管理信息这方面的系统设计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力求以先进的技术设计出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系统。若出现其他需求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增添其他的辅助功能。国外在设计软件、培训其使用人员以及二次开发这些方面都做足了相应措施,且相互紧密衔接。而我国在早期研发高校迎新系统时大多为单机版,对数据的共享有大大的限制。例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虽然他们的高校迎新系统都已有建设,但是系统大多是孤立存在的,无法实现学工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等各部门跨数据传输与共享[2]。而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然这些需求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新形式。
虽然某些国外大学的迎新系统的设计相对较完善,感觉可以照搬国外那些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国内外在管理方面的侧重点大相庭径,办学体制、培养模式不同,甚至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各高等院校间的差别之大,与我国高校的实际需求强烈不符,参照性不强,想要简单的复制是行不通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下,计算机方面的各种技术日益成熟,那些已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高校,已经渐渐自主研发适合本校需求的高校迎新系统。虽然也可外包给涉及到这个领域的一些软件公司,但是每个高校都有一套自身独特的教学管理系统,所以通用型软件通常是不适用的[3-4]。所以高校在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时,仍要考虑到本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其他高校的成功案例。
1.3 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各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传统的高校迎新工作流程主要涉及到广大学生、家长、多个学校管理部门,具有时间短、业务量大、易出错以及涉及面广等特点,已经开始难以适用于如今的学校工作需求[12-14]。数字迎新统的出现正是满足了学校工作效率高、服务学生方便、降低人员成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