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慈明森[28]研究了外壳环对EFP成型的影响,发现在装药前部位置上外壳环对EFP成型有着及其有效的作用。
1999年,贾光辉[29]对扁平结构EFP成型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EFP最优化结构为药型罩壁厚取0.06倍装药直径,曲率半径取1.1倍装药直径。
2000年,曹兵[30]采用端面对称、三点同时起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三点起爆作用下,药型罩产生了比单点起爆更剧烈的变形,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相邻起爆点的爆轰波在起爆点对称面上将发生碰撞作用,并在此对称平面附近产生超压,使爆轰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赋予药型罩更大的变形能。
2004年,安二锋[31]设计了小锥角与大锥角相结合的EFP药型罩结构形式,研制出既可以保证穿孔孔径又可以提高穿深的新型EFP战斗部。该新型战斗部在同等装药、保持相当穿孔孔径和各自最佳炸高条件下,其提高的穿深可以达到50%左右;黄正祥[32]研究了起爆方式对EFP的影响,认为装药结构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起爆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罩微元的压垮速度、减小其压垮角以及降低其头尾速度梯度;周翔[33]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EFP速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EFP整体速度与药型罩、装药长径比和外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装药长径比对EFP速度影响较大,EFP速度随着装药长径比增大而增加。对于结构相同的药型罩,EFP速度随药型罩厚度增加而减小。
2005年,周翔[34]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EFP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验证,解决了EFP速度的工程计算问题。顾文彬[35]通过实验研究了药型罩壁厚对EFP成型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了EFP药型罩壁厚对EFP成型性能的影响程度。
2006年,赵慧英[36]利用灰色理论和数值模拟对聚能装药参数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的方法找出影响EFP成型的主要因素,利用在药型罩上加隔板的方法改变爆轰波对罩壁的压力,从而得到尾翼稳定的EFP。李成兵[37]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聚能杆式弹丸的成型、装药结构的优化设计和静破甲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能杆式弹丸对目标具有较强的侵彻能力。唐蜜[38]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装药长径比、药型罩曲率半径、药型罩壁厚、壳体厚度四个影响EFP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药型罩厚度是影响EFP速度的主要因素。
2008年,李如江[39]对多孔药型罩聚能射流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脉冲X光和侵彻实验对两种不同孔隙度的多孔药型罩聚能射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合适的孔隙度可降低低速段射流的动态屈服强度,提高射流的稳定性。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由于本文原始数据已给定,要求采用中心点起爆方式,炸药的材料为8701,药型罩的材料为紫铜,要优化设计一种EFP战斗部成型装药结构,首先就要结合ANSYS/LS-DYNA数值仿真软件,针对Φ100mm口径的弧锥结合形药型罩的成型装药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药型罩形状参数形成的毁伤元EFP的成型装药战斗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找出EFP成型效能最佳时的结构参数匹配组合;然后对于EFP在远距离飞行下的飞行稳定性问题,结合FLUENT软件进行气动性分析,获得单点起爆方式下形成的较佳的尾裙式EFP的成型装药结构。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1章为绪论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