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框架结构的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框架梁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钢筋直径大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2)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框架梁、柱中心线重合。
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截面为矩形截面边长不小于250mm。,柱剪跨比小于2,柱截面高宽比小于3。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大于400mm,且不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和最小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柱内纵向钢筋采用搭接做法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在主体工程施工的时候采用先浇捣柱,再浇捣梁、板、梯的方法。
2.1.2 基础工程
桩基础的特点:埋深大,为深基础,将荷载传递桩周土体,或传递到深层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的稳定土层,承载力大,能承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及动荷载作用,桩基穿过液化土层,可将荷载传递给稳定的不液化土层,具有很大的竖向刚度,桩基沉降小且均匀,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抵抗台风和地震引起的巨大水平力、上拔力和倾覆力矩,保证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安全,改变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提高地基基础的自振频率,减小振幅,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大量挖方,需要专用设备,造价较高。桩基础的适用范围:上部软弱土层、下部硬土层,地基不均匀,或特殊地基土(上覆为可液化土、膨胀土等),高耸结构、重载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结构、过近的相邻建筑和较大的地面堆载,精密或大型设备、重要建筑特殊环境:桥梁、港口等。组成:框架结构:柱下单独布桩,或框架柱列下设基础梁布桩(梁式承台桩基础);桩可预制也可现浇。因此本工程采用桩基础。
桩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拟建建(构)筑物的性质,同时还受到周围环境、工期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制约。
就周围环境而言,拟建场地北侧为杨树浦路,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距离路边线最近处约为11.0m,该道路两侧密布各种市政管线;场地西侧为杨树浦水厂,其围墙与拟建建筑物边线最近距离约为15.0m;场地南侧拆迁工作尚在进行,存在着1栋2层保留建筑,其与地下车库轮廓线最近距离为20.0m左右;场地东侧现为渔人码头(一期)施工场地,其地下室边线距离本工程地下车库轮廓线约为12.0~15.0m,周围环境对桩基施工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静压式沉桩、控制沉桩速率、合理安排沉桩顺序等),同时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和桩的挤土效应对道路、地下管线、既有建筑物及一期施工中建(构)筑物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本工程桩型可考虑采用预制桩方案,宜采用PHC桩。
从地层分布特点及施工便利(工期)考虑,拟建场地大部分地段浅部分布有松散~稍密状态的粘质粉土和粉砂,厚度约为6.2~10.4m,场地北侧局部地段中部土层分布有第⑤2-1层粉砂和第⑤2-2层砂质粉土,分别为中密和稍密~中密状态,深部土层一般分布有可塑~硬塑状态的第⑥层粉质粘土、中密~密实状态的第⑦1层砂质粉土、密实状态的第⑦2层粉砂,若需选用第⑦1层作为预制桩桩基持力层,由于中部及深部土层分布不稳定,局部地段桩端需穿越第⑤2层和第⑥层,沉桩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且桩端进入⑦1层的深度不宜过深,若选用第⑦2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在⑦1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区域(除北侧局部地段外)预制桩沉至设计标高难度较大,且会产生较显著的挤土效应,宜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