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内控不仅仅是企业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也是其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在企业主体中的位置,相当于人体的中枢神经[2]。换言之, 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离不开完善的、优良的内部控制。
本文通过对国内各大电信企业的调研考察,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给电信运营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最终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希望企业认可COSO内控体系对其经营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意义,第二:希望推进内控制度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2、 研究意义
对于我国的电信三巨头电信、移动、联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生存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企业自身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而且他们都已经于海外上市,面临着萨班斯的考察。电信三巨头规模庞大,比起中小微企业,更容易引起监管机构及投资者的注意,所以,对于这四家大企业来说,内控的要求也会更高。
本文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意义在于启发电信企业经营者,帮助其改善自身的经营及内部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强化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推进企业解决内控存在的问题,进而确保企业实现更好的更稳健的发展。
一、 内部控制及COSO内部控制体系
(一) 内部控制及其发展
内部控制的思想萌生于第十八世纪到第二十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在股份制公司,随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实践中也呈现出与其相适应的一些现象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逐步建立了简单的内部控制体系。1980年,我国开始出现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断的发展。
1949年美国注会协会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定义。在二十世纪,也就是50年后,基于内部检查,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内部控制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其内容也越发丰富。1970年前后,根据现实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发生,内控的研究重点逐渐偏向于内容。1988年由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对内控进行了重新定义。20世纪初,COSO委员会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1970年至1990年之间,内控得到重要发展,AICPA的ASB发布题为《会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的第55号审计公告,这项公告不仅拓展了审计师在内控制度中的审计责任,也修改了内控定义,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内控结构”的概念来代替“内控制度”,确定了一种控制结构。在此份公告中,提出了企业内控结构是建立各种各样政策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合理实现。而且提出了内控的三个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控制环境,第二要素是会计制度,第三要素是控制程序。这一时期实现了内控结构化和体系化发展的第一步。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简言之就是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及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的决策层的态度,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态度。相应的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有:测定责任和权力的方法、检查监督管理工作的控制方法、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等等。
2、会计制度
会计系统是企业或者部门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企业的业务活动,并对影响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事件进行日常处理的一整套记录、方法和流程。对一个会计系统,要求其能够确切记录企业全部的真实的资金运动,详细的描述企业的经济价值,准确的确认企业资金运转期间,以确定合适的会计期间,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资金运动的会计事项。
- 上一篇: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研究
- 下一篇:供应链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规制研究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