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1 霜霉病发生

    1.1 .1病原

    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无性繁殖发达[3]。该菌由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接萌发长出芽管,低温时可释放出游动孢子1-8个,在水中流动片刻后形成休止孢子,再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4]。

    1.1.2 发生条件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大棚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品种、种植管理关系密切。

    1.1.3 棚内相对湿度

       孢子囊在温度 15-20 ℃,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发生,且湿度越高产孢子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 3 h 以上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试验表明:夜间由 20 ℃逐渐降到 12 ℃,叶面有水 6 h 或夜间温度由 20 ℃逐渐降到10 ℃,叶面有水 12 h,此病菌才能萌发和侵入[5]。

     

    1.1.4 棚内温度

    黄瓜霜霉病发病条件是日平均气温15-16℃,潜育期5d;日平均气温17-18℃,潜育期4d;日平均气温20-25℃,潜育期3d。田间始发期平均气温15-16℃,流行期平均气温20-24℃;低于5℃或高于30℃时发病受抑制[5]。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叶片和老叶片受害少。对于一株黄瓜,该病侵入是逐渐向上发展的。黄瓜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一般均能满足发病的要求[5]。

    1.1.5病发症状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主要为功能叶、卷须、蔓和花梗,老叶发病重。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①子叶:发病初期子叶出现褪绿色黄斑,后变黄干枯,湿度大时出现紫黑色霉;②叶片:发病初期只是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后因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黄褐色。潮湿时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仅留心叶。发病品种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6]。

    1.2 防治方法

    1.2.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保护地栽培方式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如大棚、温室秋延迟栽培或温室越冬栽培,生长期间多为发病高峰期,应分别选择抗病性强的秋棚1号、津杂1号和津春3号、鲁黄瓜10号等品种,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应选择抗病、耐低温、耐弱光和早熟性强的津春2号、津杂2号、中农5号,鲁黄瓜4号等品种[6]。新泰密刺等密刺型品种虽不抗病,但耐低温、耐弱光、早熟、丰产性好,防治水平较高的用户,仍可继续种植。

    1.2.2 栽培方式

        合理品种布局、土肥管理、田园清洁等栽培管理技术。作物轮作、混作,品种更替,旱作或水作。虽然能降低土传病害,降低病原菌数量和病害侵袭但是人工投入大,成本高。

    1.2.3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仍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大多数的种植户都在使用农药防治,常常使用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杜邦克露、甲霜灵、甲霜锰锌、百菌清、乙磷铝、等。随着生产中用药剂量不断增加,施药间隔期缩短,病害病菌的抗药性增强,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黄瓜品质。

  1. 上一篇:基于遥感影像的洪泽湖叶绿素a监测研究
  2. 下一篇:几种糖苷型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
  1. 甜味抑制剂Lactisole对小鼠...

  2. 几种农业级壳寡糖对甘薯...

  3. 石墨毡电极的改性及其在...

  4. 复合菌剂对辣椒苗期促生作用的研究

  5. 黄瓜-草菇轮作模式下菇渣...

  6. 含几丁质有机肥对辣椒根围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8.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9.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0.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1.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2.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3.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4.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5.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6.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7.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