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菇栽植中会产生大量的菇渣,菇渣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3],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维生素、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4],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5,6]。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有巨大的影响,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之一[7]。植物体内的各类酶和蛋白质的基本构成都是氮元素,作为一切生命活动基础的原生质的组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说:氮元素是蛋白质的基础,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氮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8]。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依赖叶绿素。因此,缺乏氮元素,叶绿素的数量就会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当氮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营养充足,其叶面积就会增加,叶绿素数量多,光合作用强,这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在土壤理化性质中,氮的含量可以直接反应土壤的肥力,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土壤氮素状况的表征与土壤酶是不可分割的。其活性的高低代表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生长发育状况,是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指标之一[9]。此外,土壤酶还参与土壤中各种生化反应,因此土壤酶是土壤有机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不部分。
脲酶是土壤酶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它是一种酰胺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其有稳定的活性,受干燥、辐射及一定范围温度变化(-60~22℃)的影响较小[10]。它主要的作用是将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可以从脲酶催化的水解反应中看出脲酶的活性反映土壤中有机氮的转化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脲酶的活性也反映了土壤中氮元素的状况,因此脲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菇渣翻耕前,翻耕后1天、1周、3周、7周、11周、15周采集黄瓜根围土壤进行检测,测定其氮的含量以及脲酶酶活性,进而研究菇渣还田对于后茬黄瓜根围土壤中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的联系。通过利用废弃秸秆转换成菇渣,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草菇-黄瓜轮作模式
草菇-黄瓜轮作是以土地利用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生物措施,即在同一土地上,在不同的季节之间或者不同年份之间有序的轮换种植草菇和黄瓜的科学方法。
黄瓜于9月初栽植,花蕾期嫁接,12月初定植,1月初采收;5月底播种第一茬草菇,6月中旬采收第一茬草菇,7月上旬清除第1茬草菇,播种第2茬草菇,8月上旬采第2茬草菇。6月中旬,将草菇置于室外发酵6d左右。再将发酵料平铺在棚内的畦床内,料温控制在35摄氏度左右,一般5~7d即可现蕾,播种后10~12d即可采收,8月中旬生产结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