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现存问题及分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会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深入,教师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有关动手实践的教学尝试,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仍旧存在不足,致使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外显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进行研究。从笔者多次进入小学听课、与教师访谈、搜集资料等多方面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四大问题:学生动手实践缺乏目的性、主动性、有效性、灵活性。而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为学生的思维欠缺,而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本身对于动手实践的理解偏差和设计偏差。[3]
2.1 动手实践缺乏目的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会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但是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教师的指令无法理解,无法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得到应有的结论,或者在操作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忽略了教师的要求。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个摸小球的环节,而教师在这一单元教学中通常会将这个环节转化为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摸出黄球多还是红球多,然后再四人一组轮流摸小球,并做好记录。然后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摸出红黄两色的小球次数差不多,得出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摸小球的游戏之上,尽管做好了记录,仍旧很难发现这样的结论。学生在进行这样一个活动时,缺乏对于活动的思考,对于活动的目的存在盲目性。
这样的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活动通常比枯燥的知识教学更吸引他们。另外,还存在其他原因,比如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所欠缺,还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问题,按照教师的要求实践,而按着自己所想自行操作。同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也会有过分在意动手实践的活动过程而忽略了实施这个活动的目的,因而这样的一个活动的立意就仅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而没有继续挖掘深意,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