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2010)选取我国1996-2009年的季度数据,选择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作为变量,通过建立VAR模型证实了非对称性的存在。短期而言,紧缩性政策更加有效;中长期而言,扩张性政策具有持续性影响;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无论松紧对我国GDP和CPI均没有影响。
吴婷,李璐(2011)选取了1996-2010年的季度数据,以7天同业拆借利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变量,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性,紧缩政策能够抑制经济过热,但是不论是扩张还是紧缩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不显著。针对通货膨胀效应,尹皛洁(2011)虽然也得出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抬高,但是货币供给量的收缩是引起通货膨胀降低的格兰杰原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
王世杰、刘义圣(2012)选取金融危机之后2008-2011年的月度数据,研究信贷余额、工业增加值和消费价格指数,通过构造VAR模型发现,信贷余额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在金融危机之后,信贷规模扩张使得物价水平升高并导致通货膨胀,但是对于促进产出的效果只在短时期内明显,而在长期来看不明显。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信贷规模在调整经济增长波动方面基本是无效的。
与以上的研究方法不同,刘悦影(2014)使用TARCH模型,用1996-2008年的季度数据,选择通货膨胀CPI和产出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货币供应量M2和利率为解释变量。检验发现,仅产出方程存在ARCH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不明显,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作用显著。
总体看来,我国的研究大部分利用了国外学者优秀的实证计量方法,主要选择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结果均表明,我国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存在着非对称性。
导致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存在,很多学者进一步探究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国内外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关于非对称性原因的解释如下。
(1)经济主体预期
经济主体的预期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经济主体在经济萧条时期持有悲观预期,由于这一时期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尽管货币政策转为宽松,企业也不愿意增加投资,消费者也不主动增加消费,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如果在经济过热时期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就会使得理性主体迅速改变原本乐观的预期,因而效果相对而言会更明显。
(2)信贷约束
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信贷投放减少,银行为了降低高利率的贷款风险,会产生惜贷的行为,减少对企业的放贷,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经济紧缩的效果就比较明显。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盈利能
力下降、扩张动力不足,即使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无法刺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同时银行也会考虑贷款的风险性而谨慎放贷,因此削弱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3)价格粘性
在经济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下降,从而会减少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导致企业商品的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但是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不会选择降低价格,这样的结果就是产出下降。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使消费者收入和消费需求均增加,这时企业会选择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来弥补价格调整成本,但这又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的下降,阻碍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使政策效果不理想。
-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人民币离岸业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