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对通胀的货币政策创新研究
陶雅娜和李宏瑾(2015)【9】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主动出击,适应经济新常态。在稳定基调的前提下,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改革,创新货币工具,增强自主能力。在货币政策目标制定中,要明确防止通胀,做好流动性管理。
刘金全和解瑶姝(2016)【10】认为,继续保持货币政策适度从紧,防止财政支出过量形成严重通胀。当前,在积极财政的环境下,中央银行应继续提升自身独立性,把 “币值稳定” 作为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控制住基础货币和流通速度就能够起到预防通货膨胀的效果。所以,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使用要更为审慎,尽量保持货币供应偏紧的基调。
陈晓豪(2015)【11】认为,为了防止经济发展过热出现的通货膨胀。政府需要优化经济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适度调节利率、汇率水平,合理控制信贷投放,稳定物价,通过控制资源价格的过快上涨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李海燕和康洋(2015)【12】认为,近期我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频繁使用,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在使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定向降准,创造条件盘活存量,引导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扶持力度,预防物价过快上升,稳定通货膨胀率。
通过文献回顾,我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找到通胀的新特征,根据此新特征对货币政策进行转型与创新。从文献中可以发现经济新常态下的通胀特征主要体现在,成本推动型通胀结构的日趋明显、房地产市场价格膨胀、潜在增长率没有下滑和滞胀压力增大。为此分析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制定适宜的汇率制度及货币供应量,建立利率走廊框架,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要把 “稳定通胀” 作为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控制住基础货币流通速度,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运用来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频繁运用,在使用时更加注重定向降准和不对称降息等新的操作工具,创造条件盘活存量,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根据这个思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新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货币政策如何有效的缓解通胀压力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1]陈建宇、陈西果,论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战略转型[J].南方金融,2015,461,19-20
[2]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4-16
[3]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8
[4]陈雅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机制[D].云南财经大学,2013-5,17-56
[5]邓志超,对外开放和新常态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5,106-108
[6]张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结构动态的经验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2,第23卷第1期.94-96
[7]段晓乐、熊晓炼,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调整分析[J].时代金融,2016,2,33-36
[8]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3-18,3,4-6
[9]陶雅娜、李宏瑾,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中国货币政策[J].金融与经济,2015-4,28-29
[10]刘金全、解瑶姝,中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J].南方经济,2016,3,12-13
[11]陈晓豪,经济新常态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D].安徽大学,2015-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