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二)司空图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司空图在提出“韵外之致”、“ 外之旨”的同时,还在皎然的“采奇于象外”的基础上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他在《与极浦书》中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岂容易可谈哉?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11]“诗家之境”就是指诗歌的意境,这种诗歌的意境就如同那上好的蓝田玉,在日光的照耀下,生出轻烟,你明明能远远的望见却偏又不能放置于眼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前后的两个“象”和“景”是不同的。第一个“象”和“景”是指具体的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是意境作品表层描绘的具体的、有形的诗歌艺术形象,是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和“景”则是指无形的象,虚幻的景,它是借助于前一个象和景比喻、暗示或象征出来的“象”和“景”,它是人根据前一个具体的“象”和“景”想象的,它似有实无,似无实有,若有若无,亦有亦无,可望而不可即。
    而对于这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将其大致归为二十四类,其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最为文人推崇。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诗歌意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卓越的见解,总结前人经验、学说,提升了“意境说”的研究高度,使古代诗歌意境理论趋于系统化,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语
    综上所述,王昌龄首次提出了“境”这一概念,认为“境”是由客观事物或着主体对事物等对象的感知和认知所营造出来的,并依此对“境”三分:物境、情境和意境。但是,他所说的“意境”只是三境之一,与现在文论中所界说的“意境”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他在“象”与“境”的区分上并不彻底。之后诗僧皎然进一步发展了“意境说”,认为“境”是虚实难明的,并提出了“取境”说,强调了“诗情”和“诗境”的有机联系,主张造境要藏于“象外”。晚唐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了“意境说”,认为“境”的内涵即“”,提出了“韵说”,讲究诗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诗歌意境理论臻于成熟。古代诗歌意境理论至唐朝有了极大地发展,并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王世贞的“神韵”说、王夫之的“情境”理论以及集大成者的王国文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是对前人的总结和发展。总之,意境,作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无穷的形象系统和审美想象空间,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所以意境理论在中国文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 上一篇:论《天使与昆虫》中的蝴蝶意象
  2. 下一篇:《百年孤独》中叙事技巧的运用
  1. 论现代秘书的角色意识

  2. 论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朱子文学论文

  4. 论《1Q84》中青豆的人物形象塑造

  5. 余光中诗歌中的民族风

  6. 中国学术生态考察报告朱熹文学研究论文

  7. 论《呼啸山庄》中的艺术特色

  8.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9.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0.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1.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2.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3.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4.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5.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6.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7.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