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河湾》是奈保尔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也是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以零聚焦的叙述方式,解构了现代化,批判了西方文化霸权。作品记述了主人公萨林姆从非洲东海岸逃离,远离自己的文化与家园,来到刚刚获得独立的河湾小镇的事情。小镇虽已独立,但仍然动荡不安,大人物统治一切后,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建设道路。但是过程艰难重重,后殖民主义在经济、文化的渗透已成为国家重建的障碍。保尔无情地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在重建国家的道路上犯下的错误,对非洲表达同情的同时也引起思考,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国家虽然表面上已经赢得独立,但是几百年的殖民历史在非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留下的痕迹不会很快磨灭,非洲本地民族文化、生态遭受冲击,土著居民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也感到迷茫,国家建设困难重重,非洲人的领地情结在新时代面前面临着选择。26276
[毕业论文关键词] 后殖民时代 非洲叙事 奈保尔 《河湾》 领地情结
后殖民是指当代跨国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与以往政治和军事殖民方式不同的文化殖民格局1,印裔英籍的奈保尔,由于他的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作品自然呈现出后殖民主义色彩,使得他成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河湾》也是后殖民文学的经典之作。
文•苏•奈保尔是印度裔英国移民作家,出生于特立尼达岛。代表作《河湾》出版于1979年,小说的背景设定在刚从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非洲河湾小镇,主人公萨林姆原生活在非洲东海岸,由于对生活的不满和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他接手纳扎努丁在河湾小镇的商店,独自前往这个刚刚走出殖民统治的小镇。然而来到这里后他感到更加迷茫,动乱不断,大人物接手后使得国家走向错误的道路,最后萨林姆的商店也被国家收走,迫于生计他与人一起做起象牙与黄金生意,被告发后幸好得到朋友相救,最后他只能又仓皇逃离,不知去往何处。关于《河湾》的研究论文有很多,在国外,学者们主要从欧非关系、殖民流散等方面进行研究,King Bruce指出,“ 《河湾》这部小说是历史纪录片与文学的结合”2,Berger 认为,“殖民流散和悲观主义是这部小说的主题”3。我们国家的学者们主要从小说的主题、后殖民及文化身份等视角来诠释这部小说。郭先进、李毅通过对作品中不同流亡者的分析认为,作品表达出了对现代流亡知识分子无根性困境的深刻反思4。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后殖民理论,以及奈保尔与主人公萨林姆独特的文化背景,分析小说中对后殖民时代非洲发生的故事的叙述,解读领地情结的内容,也就是研究在后殖民主义渗透下非洲国家重建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政治、文化以及身份构建方面面临的危机,是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还是更加倾向于西方?是坚持自我还是杂糅混合?
一、 抵达精神家园与失落
《河湾》这部作品以萨林姆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萨林姆与奈保尔在身份与文化背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作品中萨林姆对事情的看法也就是作者自己的陈述,这也就是零聚焦叙述。奈保尔出生的特立尼达岛原是英国殖民地,后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虽然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家庭,但他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英式教育,因此他只有小时候在社区接触过印度文化与风俗。随家搬迁到首府西班牙港后,他与印度文化越来越远,西方世界成了他眼中的真实世界。奈保尔的父亲也是个英国迷,加上受父亲影响奈保尔从小就想到西方国家生活,18岁获得全额奖学金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他的这种独特的个人经历与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他对第三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奈保尔认识印度的方式是通过英国作家的作品,萨林姆也是这样,“之所以能说出这些,都是因为我看过欧洲人写的书。但这一切都不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也不能引发我们的自豪感。我觉得如果没有了欧洲人,我们的过去就会被冲刷掉”5。《河湾》的主人公萨林姆自小生活在非洲东海岸,祖籍也是印度。23岁时,他接手纳扎努丁的小店离开东海岸,来到了非洲内陆的河湾小镇。
- 上一篇: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苦难与追求
- 下一篇:解析《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改编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