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华所存诗学著作并不多,但其诗学思想独树一帜,发他人之未发,颇多诗歌理论与批评的精华,而绝少其他封建诗论文人常见的糟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试就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的诗学思想之“诗有三要(音、象、意)”作简单探讨,以期通过对诗歌音韵声律、设色构象和立意内蕴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来获得对诗歌的创作要素和诗歌创作规律的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发窍于音”
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论诗问答”的第一则即开宗明义,直陈其诗学观点“诗有三要”,其文曰:
诗有三要,曰: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
李重华在此中指出音、象、意是构成诗歌的三要素。且诗歌之“音”是从人心窍穴而流出,是人心声的自然流淌。诗歌之“象”则源于客观外物之色,是对外在景观的描绘。诗歌之“意”则靠文人的神思来驾驭、调遣。
何谓“音”,李重华曰:
诗本空中出音,即庄生所云“天籁”是已。
在这里,“音”指客观自然的音节,也应包括诗歌音律方面的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诸种因素。李重华引庄子《庄子•齐物论》中“天籁”二字来进一步说明此中之音应合乎自然。天籁指天地中万物因其自然状态,完全摆脱外力的束缚,自然而然地发出的声音,不加依凭,绝无藻饰和刻意的痕迹。此种天籁,亦有大、细之分,源其自然而发之故。此细、大之别一如“作诗曰吟、曰哦” 之别,吟咏诗歌之时有音调细锐与音调粗犷的差别。“贵在叩寂寞而求之也”引自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诗作吟哦咏唱其可贵精妙之处在于能于无处生有,由空虚之处索求实有之音,从寂静无声里求取声动音响。李重华借此引用意在说明,作诗创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自然界中自然而然所生成的各种声响那样,是声音的自然流露而非雕肝镂肾的求索。元好问誉《敕勒歌》“穹庐一曲本天然”即是此中“天籁”的最好诠释。
人心各有窍穴,由窍而生的喜怒哀乐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激或平”的情感自然借助自然之音,形成音调起伏跌宕各不相同的诗篇。这种音调虽高低平缓各不相同,却又像洞箫、长笛和谐的鸣奏那般,各自有窍,窍发之音,一一按律调之,或凄凉婉转,或悲怆有力,都能合乎五音751律,抑扬有致,产生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震撼力量。诗人一旦即景即情,就可以着手成春,化工肖物,诗如天籁,无需急意而作。若是穷尽脑汁也无此自然而发、按律调之的觉悟,而凭个人意志随心所欲,全然不顾音律和谐之美,则只能产生“犹断竹而妄吹之”的效果,奏出五音不调、尖锐刺耳之音。李重华这里是以断竹妄吹的不协调来讽刺当时某些文人创作“惟吾所为”,不讲求音律谐美的现象。
言为心声,诗歌亦如是。李重华认为,庄子所说的“天籁”应是人心中情感的直接表露,这种表露应无粉饰,无做作,自然而发,全然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人心中的窍穴各异,所发之音自然也不相同,即所谓“吹万不同”。善作诗的文人,所发的五音751律,皆能与曲乐相调和,产生音美调和的审美效果。并且,此中之音,没有确指,自然万物中龙鸣为音,“弹琴者弦指龃龉”亦成音,“与词妙会”,都是“叩寂寞”的动人篇章。然而,人各有异,不同的人内心流露不同的音节,切不可“凑合为句”,那样只会如“断竹而妄吹”,不成音调。
- 上一篇:解析《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的改编
- 下一篇: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文献综述
-
-
-
-
-
-
-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