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词“道”的本义是“道路”,汉初至汉代末年间虚化为量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泛化。“道”既可用作名量词,又能作动量词。作为名量词,其发展过程依循两条主线:一、由[+交通]语义特征发展而来,计量文书和桥梁等具有通行功能的具体事物;二、由[+细长状]形状特征发展而来,计量形状上具有细长特征的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道”作为动量词产生于宋元时期,这一用法仅活跃于口语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基本消失。本文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知识,描写量词“道”的历史和现状,探究其发展规律。26296
[毕业论文关键词]量词 道 产生 泛化 虚化
量词是汉语中出现较晚的一类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德意志形态》一书中指出:“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们交往的迫切才产生的” 。汉语中的量词也是为了满足汉民族计量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词类。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将量词表述为:“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是量词” ,至此,量词成为独立的词类。量词是计量事物的单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王力先生认为:“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来的。” ,这为探寻汉语量词历时发展的源头提供了线索。先贤学者对量词的产生发展也做了大量研究,但汉语中量词数量众多,仍存在部分遗漏之处,对量词“道”产生的过程至今仍有待研究。笔者认为名词“道”在虚化成量词的过程中,“道”本意中的交通语义特征和细长的形状特征决定了与“道”搭配的名词或动词,从而使它具有了名量词或动量词的语法功能。本文主要采用描写的方法,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对量词“道”的发展过程作探究。
一、 量词“道”产生的时间
《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 。“道”的本意是道路。
已有文献证明,量词“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文献中存在少量用例,例如:
(1) 佛……下时化作三道宝阶。 《佛国记》
(2) 小夫人即以两手构两乳,乳各作五百道,堕千子口中。 《佛国记》
(3) 刹上……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 《洛阳伽蓝记》
(4) 冬至,竖草于树间令满,外复以草围之,以葛十道束置,不然则冻死。 《齐民要术》
(5) 着蜡罢,以药傅骨上,取生布割两头,各做三道急裹之,骨小者一宿便尽,大者不过再宿。 《齐民要术》
(6) 真籍表圣,化乳称权,宝刹千道,高翻四悬。 《全梁文卷十八 梁安寺刹下铭》
由此看来,量词“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修饰的名词已趋于多样化,这就表明量词“道”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不是处于萌芽状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推测量词“道”产生的时期早于魏晋南北朝?如春秋战国或两汉时期。笔者查阅了CCL检索系统(网络版)(http://ccl.pku.edu.cn)先秦至两汉的文献:《周易》、《尚书》、《诗经》、《墨子》、《论语》、《左传》、《老子》、《中庸》、《礼仪》、《春秋公羊传》、《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楚辞》、《礼记》、《管子》、《战国策》、《纵横家》、《新序》、《淮南子》、《古诗十九首》、《法言》、《新书》、《佛说二十四章经》、《史论》、《全汉文》、《太平经》、《献帝春秋》、《赵飞燕外传》等,在大量语料中并未发现“道”作为量词的广泛用例,仅在三部著作中出现少量用例,而这三部著作均存有争议,如下:
- 上一篇:汪辉祖《佐治药言》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论《红与黑》于连形象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