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但三道通行八方之书,民吏白衣之言,勿苟留。《太平经 知盛衰还年寿法第八十三》
(11)三者,见列宿流入天狱中,因三并而共策之,恐天师三道行书,为下所断绝,使不得上通,复令天怒重忿忿,上皇气不得来也。 《太平经 卷五十四》
(12)大骇惊怖,唯天师为愚生说之善哉,诸真人古变得具意,见诸真人言,乃知三道书,真人会且复见闭绝何乎?《太平经 来善集三道文书诀一百二十七》
(13)如是则三道行书已通,无敢闭绝者也。《太平经 来善集三道文书诀一百二十七》
(14)虽力使三道行文书,正天下之言及文,而自不力平之,无益也。 《太平经 拘校三古文法第一百三十二》
(15)善哉,善哉!愿闻三道行书文,何但使一通集行书而上,必使有前后文书众多。 《太平经 洞极上平气无虫重复字诀第一百三十751》
(16)故教其三道行书,大小贤不肖男女共为之参错,共议是与非,皆令得其实核□□,……《太平经 守一入室知神戒第一百五十二》
(17)故天尤急此三道行书,慎无复废,故灾不去也。《太平经 守一入室知神戒第一百五十二》
(18)必常相与常通语言,相报善恶,故次之以三道行书也。 《太平经 守一入室知神戒第一百五十二》
(19)帝王久愁,不能拘制其下为奸伪,故天遣三道文出也。 《太平经 经文部数所应诀第一百751十七》
刘祖国将“行书”解释为:“上天所赐开启民智、安邦定国的神书,共三道” 。这里“三道行书”中的“道”亦为量词用法。从已有语料看,量词“道”修饰文书类名词最早就当源于《太平经》。《太平经》的成书时代学术界在经过长期争论后已基本达成一致,王明先生说:“……在我国学术界,无论搞思想哲学史的,道教史的,或搞社会史的,以及其它有关专题研究上,都把它作为后汉时代的经典来引用” ,这也就说明“道”作为量词修饰文书类名词在汉朝后期已经出现。刘世儒先生指出:“‘道’指‘道路’,作为量词,自当陪伴‘道路’开始。”据此推测,“道”应先作为量词计量“道路”之后再泛化至修饰文书类名词。前文例(8)中“一道陛”用“道”称量台阶,恰为量词“道”陪伴“道路”的用法,按照刘世儒先生的观点,这一用法应当早于《太平经》中“道”修饰文书类名词的用法,即《墨子•备城门》中“道”作量词的用法早于汉代后期。所以,笔者推测“道”作为量词可能始于《墨子》至《太平经》成书的这段时间内,即产生于汉初至后汉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泛化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 量词“道”的发展与演变
对于量词“道”的发展与演变已有学者做过一些较为细致的研究。刘世儒在《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一书中指出:“‘道’指‘道路’,作为量词,自当陪伴‘道路’开始;也有用于‘门’或‘桥’的,这就逐渐转虚,但同道路义仍不无关系,因为‘道’量‘门’量‘桥’仍取其有道路可通行;‘道路’是绵长的,由此引申,就可以用于‘长道形’之物;又因为道路可以通行,由此又可以引申来称量文书,因为文书也是有‘交通’、‘传达’义可说的”。刘世儒先生的观点基本符合量词“道”作为量词发展的语言事实,但也并不完全符合“道”历时演变的轨迹,名词“道”发展成为量词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刘世儒先生只是通过列举和推理的方式从整体上将量词“道”的虚化过程罗列出来,并没有再现“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面貌,这不利于量词“道”虚化过程的细节研究,本文将打破这一模式,对量词“道”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做细致探究。
- 上一篇:汪辉祖《佐治药言》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论《红与黑》于连形象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